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近日落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万人,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
年考研报考人数万,增幅10.6%,再创历史新高。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近十年来高居不下。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达10.5万。
从下列图表中可以看到,年的增长率最大,为22.45%,主要是因为非全日制纳入统考
伴随研究生扩招,群体性担忧不绝于耳,学历贬值、研究生鄙视链、学术近亲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觉身处一场巨大的内耗。
大家都在搏一个未来。有意思的是,研究生名称中带着“研究”二字,今天人们谈到考研热,第一反应却是“就业”。
研究生是否真的坠入围城?
01
超半数考生读研是为了提升自己
对于考研的动机,《报告》指出,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不少往届生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谭小林今年要“二战”考研,而她坚持考研的初衷,是为了进入高校当辅导员。她说,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
《报告》显示,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指出,就业的压力不改变,考研热就会一直存在。相对而言,读书是最好的避险方式。
02
研究生不研究学术,却更多为了就业?
就业压力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万人,直到今年10月,我们不难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应届生还未找到工作的焦虑与不安。
与此同时,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为万人。“大学生遍地都是”在一二线城市来说,毫不夸张。
由于这两年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成了多数大学生的考研动力。所以,考研提升学历、提升能力自然还是以就业为前提。
考研不容易,想要考名校的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
“高考作为教育体系最广泛的一次筛选淘汰,其对学生的分流效应被很多高校认为最具参考价值。”清华大学副教授罗燕说,居于体系顶层的院校不愿向下层院校开放研究生名额,居于下层的院校则很乐见自己的学生能到顶层高校攻读研究生,提升自己院校的学术声誉和地位。
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考研客观上可以延缓部分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的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很多人说,考研就像“第二次高考”。这话说的没错。
其实,高考和考研的本质的确相似。普遍意义来说,是自我学历提升的重要手段,更理想化一点的说法,是一个追梦的过程。不少心怀梦想的考生相信,经过努力,未来就在眼前。
考研已经落下帷幕,高考尚有半年时间。高三的同学们,为了梦想,你能付出多少呢?
寒假想出去浪?长春市教育局:不允许!
工科和理科,到底啥区别?哪个好就业?
写给高三:你要习惯孤独,习惯这一个人的拼搏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