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天拉开序幕。今年考研人数突破万,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万人增加了36万人,创历史新高。
26日上午开考前的华东政法大学考点
探访山东济南考研首日,万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12月26日中午,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结束第一场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面露自信的笑容。今日起,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
来源:闪电新闻记者张侃
再创新高!万人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考研为什么越来越热?又到一年考研时,今年12月26日至28日,又有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的考场。现场情况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考完研什么感受?先来看看网友怎么说
02
首先就先来了解一下今年的考题情况~
政治考题“为热干面加油”
在12月26日上午进行的政治考试结束后,让考生在首场考试之后长松了一口气。“考试考到的点还是比较常规的,没有特别陌生的题,都能有话可说。”在小张看来,这反应了政治考题比较稳定,主要考察的还是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今年的政治考题同样紧密结合社会时事。例如“为热干面加油”便出现在了今年的分析题当中,“复习的时候就觉得今年肯定会考疫情相关的知识点,最终是从抗疫精神的角度来考的,关于这个考点提前也有准备。”小张告诉记者,今年考察的时事热点还有抗美援朝70周年、北斗卫星、服贸会、中美关系等。
据多名考生反映,今年的政治考试难度适中,没有偏、难、怪的考点。考生小张更是对记者说,考试中的论述题自己在考前全都复习到了。
“考研英语太难了”上热搜
与上午政治结束后一派轻松气氛不同,下午的考研英语科目结束后,走出考场的考生的表情更为严肃一些。“阅读题几乎没看懂。”“这是不是有史以来最难的一次英语了?”走出考场的考生交流着考试的感触。
记者注意到,考试结束后,“考研英语一”“考研英语二”瞬间登上热搜,“考研英语太难了”“考研英语有多难”也成了热门话题。记者注意到,今年考生的“吐槽”最集中的点是“看不懂”。“我甚至都判断不出来题是简单还是难。”一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说到。
今年的英语试题也带火了一些英语词汇。“我还以为维多利亚人是胜利的人。”据悉,今年的阅读试题中,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关于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拍照不爱笑,而网友对“维多利亚”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理解成了拍照比“耶”的手势,还有的甚至理解成了“越南人”。而在昨天的考题中“孙悟空”“FCC”也都成了考生讨论的焦点。“看到FCC,脑海中想到的一直是范丞丞。”有网友开玩笑说道。
02
最近考研越来越热
今年考研人数又创新高
考研人数再创新高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笔试时间为12月26日至28日。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今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全国报考人数达到了万,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万人增加了36万人。
今年考研人数的增长,符合近年来的大趋势。据数据统计,年考研报名人数达万,较上一年增幅达18.4%。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万人,比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年考研人数首破万大关,达万,到年,考研人数再增36万人,又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而山东也是“考研大省”,数据显示,山东-年的考研准考人数分别为人、人、人、人、人和人,报考人数实现六连涨,上升势头非常明显,其中,年比年增加14.5%;年则比年增加了人,增幅高达19%,去年的增幅则突破20%,达到了23.1%。
考研成为就业机会“敲门砖”?
另一方面,考研人数的大幅增加也反映出了疫情之下人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考虑。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一部分应届生担心凭本科的学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到心仪的工作,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法学专业的小张同学告诉记者,考研在他周围的同学当中,已经成为了“标配”,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法学本科生从高校毕业,但社会上对口的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竞争十分激烈,疫情之后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小张同学表示,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去北上广等大城市读研,获得更多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一线城市的法律市场更加广阔,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应届生之外,有许多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的人,也选择考研深造。小李目前已在一家私企工作两年,他表示,自己心里一直有一个读研梦,但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很大的不满,因此选择在职读研,在勇于尝试的同时给自己留好退路。
而同行的小曹已在今年3月份“脱产”准备考研。他告诉记者,他对于自己的上一份工作很不满意,年初疫情之下,换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自己对当年高考失利的遗憾,最终促使他下决心辞职专心备战考研。像小曹这样的情况不再少数,考研前夕,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还引发了“辞职考研值得吗”的讨论,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当下部分职场人的困境与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之后,年硕士研究生的规模还将稳步扩大。研究生扩招,能够满足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疫情之下严峻的就业压力。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邹元德
万人报考!考研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定在12月26日至28日举行,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万人增加了36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其实,近年来,考研大军的规模不断增加,报名人数已是屡创新高。
据数据统计,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万大关,达万人,年考研报名人数则升至万,较上一年增幅达18.4%。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万人,比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到年,考研人数则首次突破了万大关,达万人。
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年的万,到年的万,不到五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多万。
考研人数增长趋势从2—年的考研统计人数可以看出:除3、4、三年有小幅度减少外,其他年度报名人数都是大幅度的增长。从1年的万增长到年的万,增长了超过%。除了京沪这样的高等院校集中,考研比例大的城市外,一些考研大省也应运而生!其中,山东、江苏、四川、广东、湖北五省的考研人数占到了每年全国总人数的3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考研五省”。再看一下2年到年的考研录取人数:
除了年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外,其他年度基本都保持在3%—6%左右的增长。年因为疫情大幅扩招,但扩招的学校大多是东北、西部地区,名校扩招的名额相对较少。除人数方面外,年研究生考试的新变化需要引起注意。
根据《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
此外,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将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
华政学子正在紧张复习
各地对考试防疫措施作出要求
虽然参加考研的人数只有约今年高考人数的三分之一,但这场为期3天考试,其跨区域的流动性远超高考,加之近期一些地区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各地的疫情风险不容忽视。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教育部和各地方就考试相关的疫情防疫措施作出了要求和部署。
24日,教育部召开视频调度会再次部署全国研招考试的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人员防护,考生进入考场前须严格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口罩,考试结束离场时须严格佩戴口罩,鼓励考生全程佩戴口罩。
此外,非低风险地区、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须全程佩戴口罩。考生、考试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考场前务必要严格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或者洗手。
在地方,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安排,考生参加考试时均须提供考前7日内(12月20日(含)后)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由考点负责核验。
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也在23日进一步明确考试疫情防控措施。对于现居住在大连市金普新区的考生,以及考前14天有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北京市朝阳区旅行居住史的考生,须持考前2日内(12月24日及以后采样)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参加考试。
严肃考风考纪在校生作弊或开除学籍
除疫情防控之外,研招考试的考风考纪也备受社会 23日,教育部发文部署本次考试的组织工作,提醒广大考生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知法、遵纪守法,诚信参加考试。
同时,教育部介绍,近期正会同公安、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违规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
教育部还公布了今年研究生考试的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以及各省(区、市)的考生咨询和举报渠道。
此前,教育部今年8月发布的《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也明确指出,对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其中,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文/图:中国新闻网考研人数创新高!学历提升后收入会更好?“二战”考生成功的有多少?深读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近年来,“考研热”高温不断,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均逐年攀升。教育部网站及研招网等显示,年报名人数为万,同比增长50万;招生人数则增长了18.6万左右,达到百万层级。
麦可思分析应届本科生毕业后去向发现,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从4届的11.7%上升到了届的15.2%,并且女生读研比例(届:16.2%)高于男生(届:14.2%)。从院校类型来看,三成“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走上了读研深造之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中读研深造为12.2%。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届:26.6%)、理学(届:23.3%)、农学(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读研人数增长是因为学生逃避就业压力,“偏安”校园一隅吗?麦可思研究发现,届本科生由于就业困难而选择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8%,“逃避式考研”并未成趋势。对于转换专业读研的群体,“兴趣”则凌驾于职业发展之上。此外,分析未就业人群发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二战”甚至长线作战,但成功率略有下降,考研难度持续增加。从职业发展来看,学历提升的价值在毕业中期发展时较为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结论点●“就业前景好”(54%)和“职业发展需要”(51%)是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
●届国内读研本科生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 万人赴考 比去年多出51万人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笔试时间为12月21日至23日,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万人,突破万大关,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万人增加了51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其实,近年来,考研大军的规模不断增加,报名人数已是屡创新高。据统计,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万人,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万大关,达万人,到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万,较上一年增幅达18.4%。这一增幅在年再度被刷新,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万人,比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6年的万,到年的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
山东也是“考研大省”,今年山东参加考研初试的准考人数共人,比去年增加人,增幅为23.1%,报考人数居全国首位。我省共有36个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报考我省招生单位准考人数为人,比去年增加人,增幅为23%。
数据显示,山东-年的考研准考人数分别为人、人、人、人和人,报考人数实现五连涨。除6年是4年及年考研人数连降两年后的首次“反弹”之外,此后报考人数上升势头都很明显。
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加 就业需求是主因
根据研招网发布的《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
记者就遇到了两位非应届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小焦目前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刚刚毕业一年多的他认为当前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不管考上考不上,现在已经有离职的打算了。”小焦表示,如果今年考不上,就辞职脱产备考一年,明年再战。“本科毕业起薪比较低,而且本科学历很难接触到比较核心的创新性业务,重复性的劳动比较多,有点接受不了。”
“一物降一物”体现什么哲学原理? 政治考题紧扣时代热点
“一物降一物”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上午的考试科目结束后,尽管两个多小时后就要面临下一场测试,但是考生们还是迅速将“考研政治”这一话题推上了热搜第一名。而“一物降一物”就是引发学生们热议的题目之一。
“这个题出现在哲学的大题,虽然题目听上去比较新颖,在考查的知识点上与平时复习的知识点比较相符。”考生小刘告诉记者,这道题目的材料主要是讲采取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物降一物”的方式来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据了解,今年的政治试题依然紧扣时代热点,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进口博览会、嫦娥四号月背着陆等都进入了考研试题。“感觉试卷本身就是一堂政治课,不少考前背的大题知识点都在材料或者选择题里出现了。”考生小王笑着说道。
记者采访了几位刚刚结束政治考试的考生,考生们大多表示试题难度与以往相比比较稳定,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常规,没有明显超出复习范围的题目。“考试考查的不仅是记忆能力,还有就是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时事热点的把握,背诵只是考前准备的一项。”这是小王两战考研最深切的感触。
英语科目考生喊“难” “文艺复兴”写出来了吗?
“考得怎么样?”“还可以吧。”记者注意到,下午的英语科目结束后,走出考场的考生表情并不如上午显得轻松。“也说不上哪里难,就是像往年考研英语一样难。”有考生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在网络的多项调查中,认为此次英语考试难的考生占大多数。
去年“debate”“rural”两个单词难倒考生,有不少学生因为单词不认识连作文题目都没有看懂。而今年登上热搜的变成了“文艺复兴”,与此同时还会被提及的还有“地心说”。不少考生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花式翻译,“唯心主义”“人文主义”,甚至翻译成“希腊”,有网友表示,“看到这些,阅卷老师能笑到明年批卷子吧。”
不过与去年疯狂吐槽“不认识”不同,今年有不少考生表示自己“侥幸”过关。“我竟然在最后三分钟忽然就认识了‘Renaissance’文艺复兴这个单词,写出了翻译,绝了!”一位考生在社交媒体上感慨道。还有考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文艺复兴眼影盘”这款化妆品认识的这个单词。
然而还有考生表示,“看出了英语翻译的文艺复兴,却没躲过小作文的‘inform’。”记者注意到,有考生把通知格式的小作文写成了书信格式。
专家分析 学生考研瞄准就业 就业单位用人也呈“精细化”
如今,投身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是因为认为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且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优势高于本科,起薪也略高于本科生。根据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的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辅导员陈光认为,考研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多利好。“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如果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研究生学历对于评职称评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陈光表示,学校与学院都鼓励学生积极备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从最初的找人干活到现在需要专业的人干活,这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现实体现。”西南交大相关教育专家表示,考研需求大也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一些发展较快、薪资水平较高、预期前景较好的行业,对人才需求开始精细化。
“考研不该只为镀金。”《人民日报》曾在微博上评论称,为提升就业起点,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身考研大军;为提高学历升职加薪,上班考研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考研不是躲避就业压力的避风港,亦不是直达成功的通行证。勤恳务实,提升自我,条条大道通成功。
相关链接:
年研究生报名已开始,今年考研的四大新变化,考生请注意!
年考研时间定了,12月21日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