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女生:Molly和Lucia。
她倆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4年前她們遠赴英國讀書,念了心理學專業。這專業近幾年熱度不斷上升,但在很多人眼裏,它還是和星座、手相、算命差不多,心理學家一眼就能看出你在想什麼,閑著沒事還會研究研究狗的唾液。
Anyway,在英國讀書的時候,Molly思鄉心切,很懷念香港小吃。但她吃了很多家英國的中餐館,也沒能找著做得地道的。於是,她決定自己動手做了一份,拿給朋友吃時,大家都說味道好極了。
去年學業結束後,她沒有選擇回國就業,而是和室友Lucia一起留下來擺設小吃攤。她們希望讓更多的英國人吃到地道的中國小吃,並間接地了解香港飲食文化。
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食物牌照很快就過了有關部門的審批,但是外國人的身份讓她們很難得到支持。後來,經由大學的顧問幫忙指導經營方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這才逐漸走上正軌。
她們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又往家裏要了一些錢後,在英國北部紐斯卡爾的周日集市正式擺出“PopUpWok”小吃攤。兩名中國女孩開始在異國他鄉賣我們熟悉的街頭小吃。
即使外國人不懂香港美食,Molly和Lucia仍然親自動手准備食材,對食物的質量絕不馬虎。“別以為找對食譜很容易,我試遍各種咖哩粉,腹瀉了一星期才找出最完美的配方。”為了更迎合外國人的口味,她們在堅持港式小吃做法的同時,把吐司裏的花生醬改成了榛子醬。
努力帶來了回報。周日市集上競爭商家很多,漢堡包、熱狗、炸魚薯條,都是典型的外國小吃。出乎意料的是,她們倆做的香港小吃——尤其是咖喱魚蛋、法式吐司、炒面以及鹽酥雞——得到了本地人很高的評價。開業第一天,這些食物很快就賣完了。
她們表示,這只是第一步,希望將來還能開個小餐廳或Cafe,讓客人進來放松身心並分享故事,用食物巧妙地打破文化間的隔膜。
她們渴望在異國他鄉打拼出一番事業,並靠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外國人知道香港的飲食文化。這份勇氣真的令人佩服。
事實上,我國正在迎來第三次歸國潮。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超54萬人,回國率卻高達80%。也就是說,有43.2萬的海外留學生回國就業。這其中,有70%的人是出於想和家人團聚而選擇回國。
大家都蜂擁回國,而公司提供的空缺崗位相對有限,這必然會導致一部分人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這兒有個紮心的數據……根據《年留學行業大數據報告》,近7成海歸的收入遠低於個人預期值;海歸初次就業實際收入偏低,近半數薪資不及本科畢業生。
所有留學生中,遠赴英國留學的那些,回國後最是苦澀。
礙於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日漸收緊的移民簽證政策,大多數英國留學生都會在畢業後選擇回國。
本文源自:英國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