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赵莉
被导师嫌弃的研究生内心是什么感受?
郭瑾瑾、雷雳
据北京某大学对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显示,排在第二位的精神症状是“人际关系敏感”。而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是研究生教育阶段最重要、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和导师的关系质量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心理状态。
我国研究生教育大多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业、科研、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家长和子女。如果导师忽视、拒绝、排斥学生,即发生导师排斥,可能导致研究生无法身心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并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轻则出现压抑、回避等行为,重则出现人际冲突,甚至是攻击行为。
以周莉(中国人民大学专职咨询师、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的中国人民大学雷雳教授团队(),从导师排斥感知的角度入手,对名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导师排斥感知和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抑郁、攻击性的关系进行考察,探究导师排斥感知的特点以及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
一、导师排斥感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年级的影响差异。一年级研究生的导师排斥感知程度最高,三年级硕士研究生次之,导师排斥感知程度最低的是二年级研究生。
2.独生子女身份的影响差异。独生子女的研究生感知到的导师排斥,低于非独生子女研究生的导师排斥感知。
3.导师性别的影响差异。研究生报告的导师排斥感知程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们感知到女导师的排斥水平低于男导师。
4.导师年龄的影响差异。随着导师年龄的升高,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水平也会增高。
5.师生见面时间的影响差异。随着导师与研究生见面时间的增加,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水平也会逐渐地减低,也就是说,见面越少,越可能产生排斥。
二、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越多,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就会越低。
2.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越多,其抑郁水平就会越高。
3.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越多,其表现出的攻击性也会越高。受到拒绝的个体,对排斥者表现出更强烈的反社会或者攻击性行为倾向。
学校中的导师排斥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不仅导师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学生的排斥,甚至研究生本人也不愿意承认导师对自己有排斥。无论是学校作为管理者,还是导师和学生作为参与者,都需要正视导师排斥问题,都应该为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人际关系而做出努力。
资料来源:
周莉、郭瑾瑾、王兴超、雷雳(-04)。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40-44。
雷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