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我院级艺术硕士与OpenFIESTAIID(互联网+创新设计)两个专业40多名研究生进行“上围·重塑”—观湖上围可持续发展研究课程项目结题汇报。评审小组由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邱松教授、深圳DH设计公司邓承斌董事长、观湖上围村村委会主任房镜明和我院陈燕琳副教授组成。
本课程项目是以“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研究”和“设计与时尚”课程为依托,将艺术硕士和互联网+创新设计两个专业的部分研究生混合组成小组,打破专业的界限,发挥各专业优势,目的是为激活和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协同能力、设计表现力和语言表达力,培养学生社会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程项目以传统观湖上围客家村作为研究对象,从构建上围村的客家传统文化体系为切入点,挖掘文脉资源,整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以设计、艺术和互联网为表现手段,在全球城市发展进程中,探讨传统村落文化在未来生存空间重要性,建构人与城市的共生共存生态关系,推动观湖上围村落的传统文化的可持续的发展。
该项目通过7个小组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有幸应邀在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分场馆展出,在展览期间,学生方案作品获得广大好评。
图为展览现场师生合影
图为展览现场
图为展览现场师生向参观者介绍作品
在项目开展期间,同学们在陈燕琳副教授的指导下,各组通过对百年客家村落上围村的实地调研、文献分析、深入讨论和研究,发现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外来人口入驻双重影响下,客家传统文化特色已经日渐淡薄,村落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同学们针对目前村落的主要几大现状提出了设计方案,分别从乡情、传统客家文化、客家村特色产业、村落卫生环境四个方面着手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各组在方案汇报时,评委们对其创意构思、逻辑分析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对方案的创新点给予高度赞赏,同时也提出一些专业性建议和意见。最后,经过评审老师的公平公正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该课程以项目带动教学,促使同学们在课程与项目互相推进中,一方面学习专业性知识,另一方面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项目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同学们活学致用的实践能力,圆满达到艺硕人才培养的目的。
图为小组汇报
图为小组汇报
图为小组汇报
图为评审委员向获奖小组颁发证书
方案一、麒麟文化传播的环境氛围改造
以麒麟造型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传统色彩:红、黄、绿、白,设计生动活泼,带有喜庆寓意的剪纸形象。同时,以麒麟纹样作为村落墙绘,营造上围村麒麟文化整体氛围。通过打造麒麟铁艺,借助照明或投影设备使其麒麟形象的投影能映照在夜晚的村落中。
方案二、言·乡——上围外墙改造计划
为了改善村落建筑风格散乱,缺乏统一视觉形象和文化性的问题,同学们拟将村落核心老屋区,新旧过渡区以及高楼居民区通过艺术墙绘的手段增添村落的主题氛围。此外,上围村外来人口较多,为了使村落更具有包容性,同学们将各省的方言变为谐音字体作为上围墙绘的元素之一。小组同学还用书册与音频播放方式呈现上围村多元化人口的特点。
方案三、纸/只谈上围
同学们通过挨个走访各种身份居民与他们深入交谈,请他们书写在上围村的生活感受,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与记录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烦恼及对未来的期望,通过纸质书说来承载解说上围村多元化的居民身份与他们的内心世界。
图为展览现场
图为展览现场
图为展览现场学生向参观者介绍作品
方案四、围城·突围——客家茶文化节
种茶,做茶,食茶已成为上围村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客家人将九视为吉祥的象征,有崇九风俗。为此,小组同学将茶取名为“九山茶”,并命“三山百味之于客,小饮一杯九山香”为茶文化节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拓展了相关文创产品,上围历史与饮茶文化,客家茶文化与采摘体验,客家品茶、吃茶、销茶,文化节麒麟表演,茶染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形态。
方案五、上围可持续发展社区设计
上围村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村落,早期以种植柿子、菠萝为主要产业,但现已弃荒。小组同学发现了这一商机,将这两种水果作为上围果园种植的主要品种,并对其形象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以期形成种植售卖的产业链,吸引本地劳动力,为此改善和丰富村民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
图为展览现场
图为陈燕琳副教授指导学生
方案六、上围存垃圾投放问题解决方案
上围村作为一个外来人口集中的城中村,垃圾投放与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们。针对这一问题,小组同学通过设计上围村未来地上、地下智能环保垃圾桶,引导人们正确投放垃圾,形成良好的分类垃圾投放习惯,从而改善围村卫生现状。
方案七、吃糕去——基于上围年糕的包装设计
年糕作为上围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为此,小组成员策划了“吃糕去——年糕包装设计”。通过探寻上围古法年糕的故事,设计营造一种怀旧氛围,以期在复杂的都市生活中,化繁为简,重温故时。同时,针对现代养生的理念,挖掘四款功效各异的年糕品种,通过手作体验的方式,让大家重温年糕制作的魅力。
供稿
设计艺术研究所
文
刘文会、金荷凤
摄影
于子轩
编辑
公关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