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教育丛谈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是做好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学期伊始,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对于做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坚持“四为”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四为”方针。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为”方针,即大学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为”方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和价值取向做了明确的界定和要求,是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的基本遵循。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必然要坚持“四为”方针。

首先,研究生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既要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为广大优秀的接受过本科教育或具有相当资质的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教育,同时,培养的人才又能够为人民生活幸福谋福祉;其次,研究生教育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吸收更多的优秀研究生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队伍中来。培养的人才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再次,研究生教育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因为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直接决定了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要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养的人才要持续巩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后,研究生教育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的人才要通过所学专长,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二、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

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其实质在于科技和创新人才的竞争。自年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科技和创新人才竞争日趋明显,一些高精尖技术“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就必须走在科技发展前沿,拥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在于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从近年来我国最高等级的“国家三大奖”奖项情况来看,高校总体获奖比例超过七成。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共项,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奖项,占授奖总数的82.8%;91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占授奖总数的66.5%。高校之所以能够斩获这些殊荣,很重要的力量在于研究生教育中的中青年教师骨干、博士研究生以及少数硕士研究生的参与。由此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具有很好的基础,为持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和实践可能。因此,研究生教育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在关键领域有更大作为,为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三、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学科专业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人才的基础和载体。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必须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得以实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已有几十年历史,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弊端也开始显现,亟待做出相应调整和优化。

从学科专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大都遵循的是学科逻辑,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连续性,忽视了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性和相互性。一方面,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大多数集中在交叉学科领域。目前,我国拟将交叉学科新增为第14个学科门类,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批示指示精神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不仅仅是交叉学科专业,一些传统的专业设置也已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所教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所学知识用不上等问题。因此,高校有必要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就研究生学科专业做出相应调整,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为更好地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服务。

四、坚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通常来说,拥有好的学科带头人,往往能够带动整个学科专业团队的发展。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来看,导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国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从发展情况来看,全国研究生导师队伍还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高校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首要在于加强师德建设。要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推动教师把育人放在根本和首位;其次,高校既要重视引进优秀的导师,积极延揽优秀海外或回国科研人员以及高水平教授博士的同时,学校更要练好“内功”,做好已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挖掘和培养工作,创新机制,聘请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业人士做兼职指导;再者,导师队伍本身也要注重学习新的理论、思想和方法,积极加强和行业、企业的联系,实现科教和产教深度融合,这样才能推动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前沿,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最后,导师队伍还要加强和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指导研究生的学业和成长,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引路人”作用。

五、坚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了人才培养的目的、方案、模式、途径和保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有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健全。

从某种程度上讲,研究生培养体系直接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明确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的,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首要问题。在既定培养目标下,进一步细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式、途径以及相应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因学校而异,也因学科专业不同而异。有些高校做了很好的总结,形成了相应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对于人才培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上,研究生不同于本科学生,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性,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研究性项目或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在项目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最后,高校还要通过国际交流、平台搭建、经费资助等制度保障,最大程度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姜朝晖

精彩推荐:

研究生教育需要一场“地震式”改革

打造研究生教育“四有好导师”队伍

「强国教育丛谈」开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建设新征程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zs/14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