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秋级综合精英班
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某国有股份制银行总行
软件开发中心系统开发分析岗
全文字,阅读时长5分钟
风往哪里吹?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行业大数据和就业报告正告诉我们: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间的人才流动,刮出了一阵阵围城般的旋风。
但有一个领域却牢牢踩准了卖方市场的位置,供不应求,稳坐钓鱼台——金融科技。
特别是与业务发展耦合度更高的金融科技岗位,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薪资和敞亮的职业前景,譬如数据分析、风控管理和软件开发。
这也是刘润秋选择加入某国有股份制银行总行软件开发中心的原因。她与30位来自清北、帝国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的硕博毕业生一起,参与该行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前沿工作。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
也是常春藤盟校成员。
截止至年5月,
该校共产生了96位诺贝尔奖得主、
5位美国开国元勋、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20位奥斯卡奖获得者等。
近年来,数字化不约而同成为了头部银行的核心战略。“目前参与的工作主要是对入湖入仓的数据进行加载和入模分析,为应用系统的批量数据需求提供支持,帮助业务部门(如财务管理部)辅助进行管理决策。在工作中我开始对银行数据体系有了深入了解。”本科和硕士都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刘润秋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经过工作初步的锻炼的她,已经能在工作中清晰扼要地表达想法。
因为金融的命脉是信息,信息的基础是数据。从底层数据入手“一叶知秋”,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上的捷径,更是快速熟悉行业生态的妙手。
“参与过的一个项目是把Teradata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的华为GaussDB(DWS)数仓里。过程中少不了与前辈们留下的一行行代码打交道,而好的代码是会开口说话的——抛开工作本身,透过代码演变来发掘和理解数据业务间的关联,真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
但这好像还不够,毕竟在Fintech的语境下,Finance和Technology是不分家的。随着金融科技投入的持续加大,银行前中端业务也催生出变化。当一个庞大系统中的因子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时,仅专精“数据”反而会显得偏科,长久来看还会制约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
风往哪里吹?
城里的问题,答案往往在城外。
读书破万“卷”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来说,既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绸缪未来的布局。
可世界变得实在太快了,无数例子鲜活地告诉着我们,太多行业和太多人被时代抛弃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没听到。
特别是在强手如云的软件开发中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距离前台和客户最近的技术岗位,不仅技术要硬,还要懂行业、懂用户。较高的待遇也让无数求职者跃跃欲试,而相当一部分则在院校筛选这关被直接淘汰。
当行业与从业者竞争愈发激烈和内卷,“哥伦比亚大学”的光环还能支撑多久?
1
2
3
哥大学习撷影。从上到下依次为:Bioinstrumentation课程实验、HappyHour和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