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戚戚,银杏黄黄;龙湖法苑,唇舌战场;逻辑规范,论证实夯;论文答辩,批点激昂。
十一月中下旬,东南大学法学院四场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九龙湖校区落下帷幕。高艳等39名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郭跃、王炎等2名博士生通过答辩,并分别建议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
01
年11月17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法学院四楼会议室,举行了“东南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22位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参加并通过了本次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邦武教授担任主席,致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沙永春主任以及我院刘练军教授、单平基副教授担任委员。上午八点整,答辩会准时开始。每一位同学在简要介绍自己论文主旨和创新点后,各自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此次参与答辩的同学多数是省内政法系统的一线工作者,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较好地结合了自身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给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高艳同学的论文针对建设工程中的法律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作用,获得了高度评价。论文答辩会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三点,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22位同学全部通过此次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02
年11月23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法学院四楼会议室,举行了“东南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17位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参加并通过了本次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祥担任主席,博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周连勇以及我院刘建利、梁云宝两位副教授担任委员。上午八点整,论文答辩会准时开始。每一位同学在简要介绍自己论文的主旨和创新点以后,开始回答老师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主席孙国祥教授表示,参加此次答辩的同学均为在职法律硕士,多数来自于法律实务部门,论文选题更偏向于实证研究,观点新颖,论证充分,较好地将现有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17名同学全部通过此次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03
年11月24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法学院四楼会议室,博士研究生郭跃进行了学位论文答辩,导师为周佑勇教授,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河海大学法学院邢鸿飞教授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委员由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杨登峰教授、我院孟鸿志、龚向和、于立深、刘练军等六位教授组成,法学院部分研究生聆听了答辩会。
答辩委员会主席邢鸿飞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答辩会的流程和各项要求。然后,郭跃同学就自己的博士论文《行政许可裁量基准研究》进行了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题的来源与创新点,针对目前我国学界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例证而建构起行政裁量基准一般理论与制度的对象性局限,提出以行政许可裁量基准来完善裁量基准一般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二是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从六个方面进行汇报;三是指出了论文在研究内容、形式和实证材料相对不足方面存在的缺陷。
答辩委员会的六位老师针对论文的逻辑、结构、内容和形式各提出了1-2个问题,郭跃同学针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答。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对郭跃的回答进行了点评,同时提出了论文修改的宝贵意见。
回答问题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对郭跃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答辩情况进行了评议。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专家们一致认为郭跃同学的论文达到了法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其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04
年11月26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法学院四楼会议室,级博士研究生王炎进行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导师为汪进元教授,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答辩委员会由河海大学法学院邢鸿飞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杨登峰教授以及我院龚向和教授、刘练军教授、孟鸿志教授、于立深教授组成,邢鸿飞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王炎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宪法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体系与释宪功能研究”。该论文针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热点问题,重点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宪法中的规范意义与价值构造,以及宪法核心价值对法内外价值秩序与法律规范冲突的导控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阐述了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并认真正确地回答了专家学者的提问。答辩过程中,各位专家学者在对论文作出全面评价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关于论文修改的宝贵意见。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该论文达到了法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其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的写作与完善,是研究生学术生涯的结点,走好这关键一步,对于每一位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上同学虽然都通过了本次答辩,但论文仍有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几位答辩主席分别对相关答辩人提出了中肯且详实的建议和修改要求。学位论文不仅是学生本人的阶段性成果总结,更是学院乃至学校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各位答辩人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导师负责、对学院负责、对学校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不断修正,臻于完美。东南大学法学院始终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严把学位论文关,做好论文答辩工作,是帮助学生正确走好学术道路的第一步。这也是我院践行习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体现。
排版:贾瑾雯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