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喉
白喉(diphtheria)是白喉棒状杆菌(简称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杆菌外毒素是引起白喉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临床特征
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瘫痪。
潜伏期
潜伏期:1~7天,一般为2~4天。
临床分型
根据假膜发生的部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
咽白喉:最常见,占白喉总人数的80%,起病缓,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症状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严重者颈部肿大如“牛颈”,咽白喉的咽部疼痛大多不显著,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呕吐,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危重症状。
喉白喉:占白喉病人的15%~20%,多由咽白喉扩散至喉部所致,亦可为原发性,多见于1~5岁小儿,起病较缓,伴发热,咳嗽呈“空空”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同时由于喉部有假膜,水肿和痉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吸气时可有蝉鸣音,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
鼻白喉及其他部位白喉:较少见。
咽白喉
牛颈白喉
白喉皮肤损害在颈部
白喉在腿上
白喉皮肤损伤特写
图片来源: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延伸阅读
01我国当前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对策20世纪以来,用来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方案日益增加,这些传染性疾病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各种的携带者联合控制,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盘尾丝虫病(河盲)等;疫茵接种(如天花、麻疹、脑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白喉、百百咳、破伤风、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黄热病等);集中化学治疗(如钩虫病、丝虫病、线虫病以及性传播传染病);改善卫生设施和使用清洁饮用水(如腹泻性疾病);改善医疗护理的寻求和给予方式(如腹泻性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破伤风);行为改变(如HIV及其他性传播疾病、腹泻性疾病和线虫病)等。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通过扩大病例寻找、遏制、疫苗接种等策略的联合使用,终于成功地消灭了天花,这对其他传染病的控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热荐阅读
白天喝柠檬水皮肤会变黑?
如何让自己和家人远离流感
话说流行病的“潜伏期”
社保缴费汇总+医保报销比例
话说骨质疏松
抗乙肝病毒治疗患者的生育问题
肺气虚与鼻炎的关系
网络售药存在安全隐患?如何避免维生素发霉?
话说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药“凉开三宝”你用对了吗?
那些您可能不知道的药物常识:阿司匹林可致肾衰?普萘洛尔可治疗血管瘤?
抗生素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如何写好医学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8年经验的小编为你解惑,喜欢在文末点个赞哦!
Rido整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