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考研还有天
读研真的可以不花钱,快来围观各大院校的研究生补贴~
首先,小编跟大家要说一句:
教育是投资,而不是消费!只有敢于投资,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根据历年考研大数据得出:最后考上的很大一部分考生都是肯花钱买资料、报辅导班的,怎么解释?简单讲:很多考生手拿iPhone,但是只要买课程、买书、买资料各种舍不得,娱乐只能算是消费,学习、买资料、课程这是一种投资!小编之前提过,如果这个观念不变,你以后的人生就会被设限,而一直是盲从的消费者,而不是敢于投资的受益者!你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你从小生活的圈子里面周围人的状态,那些过着体面生活的往往有一个要素:相对周边的人,他们的文化、素养、眼界都偏高。如果你懂得这个观念,这一切也会慢慢发生在你的身上。下面,小编介绍下,考上研究生之后,你将得到哪些福利待遇,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
读研期间
国家助学金
1.政策起始时间
从年秋季学期开始。
2.资助对象及范围
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3.资助标准
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元,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元。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元,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元。
注意:非全日制(即在职研究生)不享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奖学金
奖学金分两种:一是国家奖学金,另一种是学校的学业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1.政策起始时间
从年秋季学期开始。
2.奖励标准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
3.基本申请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4.申请、评审与发放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学生提交申请后,高校负责组织评审,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向获奖学生颁发证书。
5.申诉
对评审过程和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及相关人员,可在基层单位公示阶段向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申诉人对评审委员会答复存在异议,可在学校公示阶段向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如仍存异议,可向有关管理部门投诉。
学业奖学金
1.政策起始时间
从年秋季学期开始。
2.奖励对象
中央高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优秀全日制研究生。
3.资助标准
在不同大学校里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学校是百分之百覆盖的,它们分为一等二等三等这三个档次,学业奖学金的评选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综合测评比较复杂,人为操控因素比较多,比如说参加一些学生活动会加分。所以学业奖学金的评选是比较残酷的。不同的学校学业奖学金的金额也是不同的,有的学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也有的学校学业奖学金,并不是百分之百覆盖。
研究生补助
补助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发的,另一种是导师发的。第一种学校发的补助。这个补助的金额是由学校统一规定的,由导师的科研经费给学生发放,一般到元不等。导师发放了补助,这就是由老师自由决定,金额不确定。当然,也有老师不会给学生发放的。
“三助”岗位津贴
高等学校利用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
原则上,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及科研间接费列支,助教津贴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三助”津贴标准由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国家助学贷款
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程序及其他有关规定,与高校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基本相同。
原则上,研究生助学贷款以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每学年贷款金额不超过元。
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应届毕业研究生赴基层就业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规定,与本专科毕业生基本相同。研究生补偿代偿金额每生每年不高于元。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研究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规定,与本专科生基本相同。研究生补偿代偿或学费减免金额每生每年不高于元。
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普通高等学校并纳入全国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资助内容与本专科生基本相同。学费资助标准每学年最高不超过元。
其它资助
①高校要综合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②高校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专题研究项目,或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就职锻炼机会等。
优惠政策
近年来,城市在高速发展,各大城市相互竞争,竞相赶超。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优秀人才。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必然趋势。
近段时间,包括武汉、郑州、合肥、南京、浙江等多个城市,频繁出台落户新政,降低住房门槛,向各类人才抛出橄枝。“送”钱、“送”户籍、“送”房子,城市“抢人”各显神通。
向大家介绍下,以下城市对于研究生落户的优惠政策。
浙江绍兴上虞市
出台人才“新十条”,将该市人才优惠政策推向新高度:博士50万、硕士30万、本科20万!前所未有大手笔。
天津
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持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可直接办理落户。
郑州
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按每人每月0元、元、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鼓励先落户后就业,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生活补贴。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郑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购房补贴。
武汉
17年10月,发布了大学毕业生落户和安居保障政策,建设人才公寓,每月租金在元左右,家电家具一应俱全。此外还出台了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远高于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元/月。
长沙
长沙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及本科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新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长沙计划用五年时间,吸引储备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
沈阳
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在沈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可享受博士元/月、硕士元/月、学士元/月、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
成都
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同时,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成都今年还提出“蓉漂”计划,为前来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
西安
西安对在校大学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公安机关每学期主动入校开展宣传、受理业务,开学季、毕业季均可落户西安。同时放宽单位、社区集体户的家属随迁限制,本人通过学历、人才、投资纳税落户同时,可同步完成举家迁入。
东莞
东莞取消实施近10年的积分制落户办法,实施“参加城镇社保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为落户条件的户籍新政。具体而言,东莞不仅将对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三类群体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还将制定更加宽松的政策措施,对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在东莞市大中专院校就读将户口迁入学校的人口等五类群体放宽入户限制。
宁波
对高校毕业生、创客、基础人才的购房补贴,从1%提至2%,最高8万元;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以前给予50万至万元安家补贴,新政实施后最高可补万元。
杭州
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对于外国人才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建设名校名院名所,吸引世界一流人才。
广东
博士毕业可直接评正高,上车牌不用摇号,5年将投63亿扶持博士、博士后!政策围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生活、子女家属就学就业服务做了政策和资金的安排。单是普惠型的政策,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直接申报副高职称,出站一年直接认定正高职称;安排事业编制;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如果到粤东西北和惠州、肇庆、江门工作,年龄放宽5岁、补贴分别提高10万元以上,海外人才再增加10万元,并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0万元资助。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名,每人给予50万的生活补贴。在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受工作年限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
太原
世界排名前名的世界一流大学(不含境内)和“双一流”高校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紧缺专业的本科生,签订不少于5年服务合同的,由市财政每月分别给予0元、0元、0元的生活补助。且在太原购买首套住房的,服务期满,将由市财政分别给予20万、10万、5万元的购房补贴。从事项目研发、技术革新的,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5—20万元的科研项目经费。
哈尔滨
哈尔滨支持引才,硕士安家费3万本科生月补元。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企业引进的,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申报安家费3万元,本科生可申报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元。
其他地区:查找当地政府网站
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让你充分感受到,学历很值钱,知识有价值。必然导致19考研人数将继续增加!
年全国考研人数万,年全国考研人数是万,8是万。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9考研报考人数很可能会突破万!
与此同时,考研录取人数年是51.7万,年59万(8年暂没有数据),预计9年录取人数会小有增加,但增长速度远不及报考人数。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