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光華論壇”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聯合舉辦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承辦
年12月6日上午
9:00—9:30論壇開幕式
主持:劉向培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
致辭:
顧宏義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
陳廣宏教授(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
張劍光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
9:30—11:30論壇發言人報告及評議(發言10分鐘,評議5分鐘)
陳婭妮(復旦大學):
論政治語境下孫吳歌謠的流傳與衍變
評議人:郜晶(上海師範大學)
陳偉揚(上海師範大學):
《蒲山公傳》輯考:兼論唐國史中李密史事遮蔽
評議人:許起山(華東師範大學)
朱學博(華東師範大學):
《韓退之別傳》考論
評議人:朱一舟(上海師範大學)
雒志達(上海師範大學):
莫生詈座考
評議人:朱光明(復旦大學)
朱純正(復旦大學):
無念禪師交遊考述
評議人:韓占剛(華東師範大學)
吳瑞荻(華東師範大學):
邵懿辰批註《簡明目錄》流傳考
評議人:吳竺軒(復旦大學)
年12月6日下午
13:00—15:00小組討論
15:00—15:30會議總結(各組推舉一人匯報)
15:30—16:00閉幕致辭:
顧宏義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
張劍光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
小組討論安排
第一組:陳婭妮(小組召集人)
丁玎(華東師範大學):
左傳中的“烝”“報”考述
王榮(復旦大學):
“東南西北”與“北東南西”
宋怡心(復旦大學):
《大司徒》《職方氏》封國之制考異
陳婭妮(復旦大學):
論政治語境下孫吳歌謠的流傳與衍變
韓占剛(華東師範大學):
王重陽入道東行等事蹟辨析
胡榮明(華東師範大學):
計量之道:度量衡與早期中國政治哲學的展開
賴少偉(上海師範大學):
早期易學傳承的兩條主線
劉澤浩(上海師範大學):
清華簡《子產》校釋六則
彭慧慧(上海師範大學):
論《山海經》中五帝與諸神描寫的五行元素
蘇賢(華東師範大學):
“赤腳大仙”故事演變:宋仁宗降生傳說意蘊考察
王雲(華東師範大學):
20世紀以來《老子化胡經》研究綜述
李春燕(華東師範大學):
宋代國子司業初探
第二組:陳偉揚(小組召集人)
代天才(華東師範大學):
歐陽棨瀛塘別墅刻《周益國文忠公集》源流辨正
吳竺軒(復旦大學):
吳澄別集三種常見版本考述
黃澤凡(華東師範大學):
南宋孝宗朝發運使史正志任罷考
陳偉揚(上海師範大學):
《蒲山公傳》輯考:兼論唐國史中李密史事遮蔽
林青荻(華東師範大學):
《兩漢博聞》版本小考
劉向培(華東師範大學):
南宋延平書院與閩學的傳播考論
劉永強(上海師範大學):
楊復光、楊復恭與唐末政局研究
郜晶(上海師範大學):
詩歌總集選本編撰體例初探
金城(上海師範大學):
始知在人不在天:宋代“蝗不為災”現象探究
趙耀文(上海師範大學):
仕隱之間:陳恬生平事蹟鉤沉
朱一舟(上海師範大學):
唐代西北屯田畝產小考
石悅(華東師範大學):
略論宋代州縣官的交割方式
許起山(華東師範大學):
從地方土豪到高級將領——南宋將軍陳敏的發跡史
第三組:朱學博(小組召集人)
朱光明(復旦大學):
從薛應旂《明儒論宗》看晚明時文書寫風尚
薄藝(復旦大學):
四庫館臣鄒炳泰的文學批評——以《午風堂叢談》為依據
朱純正(復旦大學):
無念禪師交遊考述
李凡(華東師範大學):
《海篇心鏡》版本源流考
雒志達(上海師範大學):
莫生詈座考
劉國宣(華東師範大學):
昭槤的史學實踐與理學宗尚
陳路(上海師範大學):
三長兩短考
齊曉芳(上海師範大學):
《宋紀受終考》的編纂與價值
張智炳(上海師範大學):
禮學經世:曾國藩學術思想對古文思想的滲透與融合
薛曉倩(上海社科院):
《列仙傳》蕭史故事情節在明清戲曲、演繹小說中的運用
王楨(華東師範大學):
學術史與詩學史視野下的郝經性情論
周日蓉(華東師範大學):
方志藝文志“別本單行”現象探析
朱學博(華東師範大學):
《韓退之別傳》考論
吳瑞荻(華東師範大學):
邵懿辰批註《簡明目錄》流傳考
(感謝張劍光老師、偉揚兄提供信息!)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