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研究生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

研究生论坛No.

时间:年12月28日(周四)9:30-11:30

地点: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六层语言研究所大会议室

主持人:唐正大(副研究员)

主题报告一:跨层结构赋义化再探

报告人:刘丞(博士后)

主题报告二:再说“我们”——人称代词、复数与立场

报告人:张帆(博士生)

跨层结构赋义化再探

刘丞

提要:跨层结构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董秀芳(;)、刘红妮()等专著对跨层结构的词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取得了很多创获。但仍然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跨层结构演变的语义基础”等。彭睿()从框架赋义的角度对跨层结构(彭文称为非结构)的语义基础问题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探讨,提出跨层结构语法化的三个层次,即源构素形成组块、组块获得语义语用特征以及在临界环境中语用推理。解决了诸如“从而、以及、极其、因而、否则”等跨层结构的语法化问题。刘红妮()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案例综观式地探讨了跨层词汇化中相关的语义来源、获得与语义变化等问题。但是像“何其、何必、何妨、哪怕”等本身含有主观构素的跨层结构,它们赋义化过程有何不同,有待进一步探讨。

董秀芳()认同彭睿()所论述的“非结构的语法化”与构式语法化的相关性。但同时提到“构式不一定需要变化即可使其中的关键组成成分发生词汇化,如何必、实则。”构式形式上无变化,那么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Croft()、Himmelmann()、BergsDiewald()、TraugottTrousdale()等学者将都将构式的语义语用置于重要位置。BergsDiewald()指出,语言变化具有相当的语境敏感性(context-sensitive)。构式作为象征性结构(Croft),实际上形式与功能之间存在着互育作用,这集中体现在构式形式新和意义新(Formnew-Meaningnew)的临界错配。(TraugottTrousdale)。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跨层反问结构是构素中含有反问成分的一类(如“何X”“谁X”“哪X”等)。它们在句法和话语功能上可进一步实现为副词、连词或是话语标记。我们认为,此类跨层结构的赋义化,除彭睿()所述外,也应该注意:

1.源构式由于语用推理(招请推理)被赋予新的语义内涵,进而表述功能发生变化;2.跨层结构所在构式语用功能的转化对于跨层结构的赋义化与源构式的演变至关重要。

构式语用功能的转化促使构式内部句法、语义发生变化,在构式新功能的压制和重新分析的作用下,跨层结构语义化并进一步语法化。我们将从反问构式功能转化与程度副词、规劝义副词、让步连词的形成等方面来探讨赋义化过程。

关键词:构式;跨层反问结构;功能转化;赋义化

参考文献(部分):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中国语文》第5期。

李宗江句法成分的功能悬空与语法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北京:商务印书馆。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刘红妮跨层词汇化中语义的来源、获得与变化,《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彭睿框架、常项和层次——非结构语法化机制再探,《当代语言学》第4期。

彭睿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汉语学报》第3期。

齐沪扬、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的否定功能分析,《汉语学习》第5期。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语言科学》第2期。

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中国语文》第2期。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中国语文》第1期。

Bergs,A.G.Diewald.ConstructionsandLanguageChange,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

Brinton,J.E.C.Traugott.LexicalizationandLanguageChang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Croft,W.RadicalConstructionGrammar:SyntacticTheoryinTypologicalPerspectiv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Himmelmann,N.P.Lexicalizationandgrammaticalization:Oppositeororthogonal?,In:W.Bisang,N.HimmelmannandB.Wiemer(eds.),WhatMakesGrammaticalization-ALookfromitsFringesanditsComponents,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

Traugott,E.CG.TrousdaleConstructionalization&ConstructionalChange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再说“我们”

——人称代词、复数与立场*

张帆翟一琦陈振宇

摘要:吕叔湘先生()明确指出“们字有(a)真性复数和(b)连类复数两种意义”。本文继承这一观点,并进一步从“数”范畴的类型学视角切入,结合生命度等级进行考察,从句法表现上明确区分“同质复数”和“连类而及”两种复数类型。“同质复数”对应的是客观上具有共同性质的集合,属纯粹的数量范畴,例如:teachers;“连类而级”对应的却是主观上关联起来的“群”或“类”,属立场范畴,例如:汪精卫们。我们由此推测驱动世界语言中的数范畴的演化的动力分为“数”和“立场”两种,进而引出论点:汉语的复数标记是在纯粹立场表达需求的驱动下产生的。为了支持这一观点,本文大致勾勒了汉语复数标记的产生和演变过程,重点考察了上古时期“侪、曹、属、等”四个标记,元代“每”标记和现代汉语“们”标记在立场表达上的表现。不出所料,汉语复数标记在产生之初显示出较强立场倾向性,相比于“数”范畴,更像是(正)同盟立场范畴标记;元朝大量使用的“每”标记具有类似上古汉语复数标记的特点,同时期的其他复数标记的立场功能却已经泛化。而现代汉语中的“们”缀作为“每”的继承形式,立场上却更偏向于表达反同盟——本文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认为这不是汉语复数标记立场极性发生反转,而是立场意义逐渐淡化的表现。

关键词:人称代词;复数;立场;同盟;反同盟

*本文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句法与语义计算研究”(批准号:13YJA)的支持。特别感谢盛益民老师等复旦大学语法沙龙的成员所提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陈振宇、叶婧婷从“领属”到“立场”——汉语中以人称代词为所有者的直接组合结构,《语言科学》第2期。

胡伟、张玉金a上古第一人称代词称数研究,《北方论丛》第2期。

胡伟、张玉金b上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东疆学刊》第4期。

胡伟、张玉金c战国至西汉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江蓝生说“麽”与“们”同源,《中国语文》第3期。

力提甫·托乎提《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上海:学林出版社。

吕叔湘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说代词语尾“家”,《国文月刊》总82期。

梅祖麟关于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国语文》第6期。

牛利安慰语的话语立场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孙锡信元代指物名词后加“们(每)”的由来,《中国语文》第4期。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第2版),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俞敏古汉语的人称代词,《俞敏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方言》第2期。

张惠英复数人称代词词尾“家,们,俚”,《中国语言学报》第5期。

祖生利近代汉语“们”缀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第4期。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中助词的特殊用法,《中国语文》第5期。

朱红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分析,《古汉语研究》第1期。

郑友阶、罗耀华自然口语中“这/那”的话语立场表达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DuBois,J.W.Thestancetriangle.Stancetakingin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JohnBenjaminsPublishing.

Englebretson,R.Stancetakingin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JohnBenjaminsPublishing.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ys/1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