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月是我校为提升学生学术水准,促进学术交流,不断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向大师学习的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即将开始第八届学术月的活动。本次“·艺术季:西安美术学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月”定于年10月-11月举办。
至年,西安美术学院共成功举办了七届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学生们通过向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习,开阔了专业限制,提高了对艺术的领悟,将艺术与生活融会贯通起来。
艺术季将设置Master艺术工作营、特别单元和现场个案三大板块。
构建开放、多元、共享的活动平台,邀请国内外艺术界知名人士,将学术前沿问题引入到学院教育体统内,举办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艺术展,搭建开放的艺术教育平台,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实践,不断探索新的艺术方法在教学体制内生成的可能性。举办研究生联合个展,提升创新能力。丰富的特别单元,促进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注:具体讲座安排可见院内海报。
一、Master艺术工作营
Master艺术工作营由十五个名家工作坊构成,设计极富创造力的主题,在学院美术馆内给研究生们开办具有专题性的工作坊,使得美术馆成为开放的、流变的知识生成现场。
Master艺术工作营的工作坊,授课地点大多数在美术馆内。以下为各工作坊名家及课程介绍。
KarenSmith
英国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年成为OCAT深圳馆学术顾问,年被任命为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国际推介者,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出版书籍有《九人传: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发光体: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系列;并策划多项群展与个展,包括“波普之上”、“醍醐”、“目耳计划”、”微妙”、大型群展“TheRealThing”、“国人: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艺术”等,以及艾未未、刘小东、徐若涛、贾蔼力等众多当代艺术家个展。
课程名称:
《我们为什么要‘看’艺术?展览是如何让我们去观看的?》
如今的中国,美术馆的数量与日俱增,文化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艺术与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显得越发重要?那些在美术馆工作的人,无论是研究者、策展人,还是作为展陈制作团队的一员,都肩负着怎样的责任?为什么对该领域知识的学习对艺术生来说大有裨益?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领域都是相通的。一个美术馆保管员是与历史学家或艺术家同等重要的人物。我们既是同一知识体系内打造的一部分,也是让任何想从事艺术行业的人都能获得这些知识的一部分。这即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从艺术学院到美术馆”是你能经历的最激动人心的奇遇经历之一。
本次课程包含三个学术讲座,主题涉及艺术项目参与、在国内外的策展经验以及向不同观众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同时,在OCAT西安馆举办的研学课程将为学生们引发展览空间的艺术思考以及展陈制作的实践。学生们将展示课程中研究出的展览提案。最终将在课程的最后一天提交并进行讲评。
IndianaCollet-barquero
现为法国利摩日国立高等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与设计史,室内设计、家具及办公用品设计、艺术设计管理及理念。
研究生阶段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
自年以来,被评为全法美术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候补委员。
法国利摩日国立艺术学院艺术与人文科学学院合作硕士学位教授(当代创作和文化产业)。
法国利摩日国立艺术学院ECAT项目(欧洲陶瓷艺术与研究团队负责人)。
年本科毕业于卢浮宫学院。年研究生毕业于该校博物馆学,-,巴黎军事博物馆武器与盔甲部,研究员。
课程名称:
《现代性—基于图像对物体的读取和分析》
在所谓的现代(二十世纪上半叶),艺术、建筑和设计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将专门介绍对象的概念,并理解其历史环境的意义。反思人类与环境的新关系及重新定义美学。
提出不同的研究对象的方法:历史的,以使我们的研究,美学,以融入艺术和思想史,了解社会和政治环境,分析艺术作品,装饰艺术,设计和建筑。
在各种各样的作品中举例——艺术(绘画、雕塑……)设计、建筑、装饰艺术——尽可能地融入艺术史(特别是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时期)的一体化进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将循序渐进:通过丰富理论文本和纪录片的历史和图像语料分析。
该方法将是多义的,以便尽最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科间相互渗透的方式。
方振宁
独立策展人,艺术和建筑领域的独立学者。
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
课程名称:
《国际策展教程》
通过五次课程让同学们概要的了解国际策展的过程。这不是一个关于策展的文本授课,而是基于十几年在国际一线策展的职业策展人的实操案例详解。课程通过大量的视觉图片,展示那些鲜为人知的具有探索性的策展过程,这些展览主要是从年到年之间在欧洲、南美和中国本土策划。
甄巍
附中、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师美术馆馆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外美术比较,绘画创作,美术史论,美术教育和新媒体艺术。
中美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希腊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多部专著,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曾在希腊、德国、美国等海外高校做中国艺术讲座。
课程名称:
《经验与表达:绘画生活工作坊》
观察日常经验中个人视觉文化的生成。体验绘画与视觉表达的自由、力量、媒介性、私密性、公共性、空和虚无。把绘画变成一种生活本能,模糊专业与非专业,历史与现实,公共与私密,个人与社会的边界。困惑和探索也许就是绘画的意义。
任戎
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年就读于德国明斯特与杜塞道夫国立美术学院。年入德国艺术教授弗依慈·史威格勒研究室。年获得德国史莱斯威西·赫尔斯坦州文化部艺术奖学金。年获德国威尔柏格市立艺术奖。年在北京·宋庄建造任戎艺术空间。年受德国波恩国立美术馆委托,策划“中国!当代绘画国际巡回展”。年聘为汉堡造型艺术学院教授。年在德国·波恩建造波恩当代艺术馆。现在居住和工作在德国波恩及中国北京。
课程名称:
《共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第一阶段:每位参加者将自己以往完成的作品原件与图片在工作营中展现,并面对所有参加者成员解述自己的创作初衷与实践过程。其它参加者共同参与探讨,提出疑问,深入挖掘,从而为每位参与者找到当前的尽可能准确的个人 直至今年,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季.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在校内外艺术、学术界引起广泛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北京中科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