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高考,平凉青年唯一的突围之路

高考,平凉青年唯一的突围之路?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秦玉龙/文姚志强/图

  每年6月,无论在网上还是坊间,高考都是最热门的话题,平凉也不例外。从年创建高考制度到现在,正好70年,虽然之间有过反复和停顿,但高考制度在选拔合适人才、保障教育公平、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流动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一代代的平凉青年要想跨越地域和阶层鸿沟,实现人生飞跃,高考是大多数人突围的一条主要途径。如今,活跃在平凉各条战线上的精英群体,以及大学毕业后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默默奋斗的平凉籍人士,他们都经历过高考这一关的考验,也都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称谓——平凉高考生。01平凉高考生10年减少万余人   90后市民李月,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多年,今年他特意上网浏览了一下全市高考考生人数,发现比自己当年高考时的人数少了1万人。他是年参加高考的,当年全市参加高考人数为2.5万人。他感到疑惑:不是说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吗,为啥平凉的高考生却减少了?   

记者获悉,年平凉市参加高考的考生为名,较上年增加人。10年前的年,当时全市高考考生人数为人,考生总人数10年减少了人。高考考生因何减少这么多?有人认为是出生人口下降所致,有人认为是“职普分流”的结果。

  对此现象,有教育界人士表示,高考人数之所以出现下降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所致。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平凉市10年内总人口减少了近22万人,许多中青年夫妇不愿生、不敢生或不能生,新生儿出生率不断下降,这是导致高中生人数减少的主因。一些乡村的幼儿园、学校硬件设施非常好,但学生人数却少得可怜。有的幼儿园、小学只有几个孩子,上百名学生都算是大学校了。这其中,有部分学生随父母去了城市学校就读,但孩子少才是关键所在。   他分析,高考选拔制度多样化,也是考生人数减少的因素之一。如去年全市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有人。其中,4月份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已录取人,参加5月份中职对口升学考试的考生有人。也就是说,在高考开考之前,有名考生已被提前录取或已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实际参加高考统考的为人。   关于网上和坊间流传的“职普分流”影响高考人数的说法,他认为这方面影响不大。去年全市中职招生人,包含初中毕业生升入市外中职学校的,招生总数达到人,全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4.2:5.8。也就是说,通过中考筛选,有四成多的孩子上了中职。   

为了印证这个说法,记者查阅了年和年平凉日报关于全市中考的报道,前两年全市中考报名人数均是2.49万人,除去中职学校录取的1.01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约为1.47万人,与参加高考的人数基本持平。

  其实,高考人数下降不光发生在平凉。据媒体报道,国内不少城市或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下降的原因,有专家解析,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取决于适龄学生的出生率。从一些地方适龄人口的变化趋势来看,未来若干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趋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此外,关于“职普分流”后无缘高中上了职业学校的中职生,能不能参加高考的问题,记者此前在《平凉中职生可以读高职读本科》的调查报道中做了详细介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的亮点之一是中职教育升学通道拓宽,将形成普教与职教双轨并行的学历上升体系。也就是说,今后中职生不但可以和普高生一样参加高考,也可以读高职、读本科,将来可能读硕读博。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去年全市有人参加中职对口升学考试,大部分考入了高职院校,另有多名中职毕业生如愿考上了本科院校。据悉,随着“职教高考”制度的推行,逐步完善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在甘肃已实施多年,每年全市都有一批中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同时,针对职教生近年来因学历不占优势而普遍遭遇的就业难现状,新法规定:接受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可以依法申请相应学位。02全市现在究竟有多少大学生?

  

27岁的小任在县上某单位工作,丈夫在市直某单位工作,夫妻二人分居两地,多有不便。今年市上公开遴选,她准备参加考试,结果一看要报考的单位岗位遴选条件,她傻眼了。要求是本科以上文凭的必须有N年相关工作经验,她年限不够。另一个比较沾边的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她只是一所非著名院校的二本毕业生,无奈放弃了报考。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大学生数量不断地增多,学历也没有了以前的优势,造成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在西安上大学的准毕业生向记者诉苦:“今年找工作太难了,卷得我想哭”。她告诉记者,她先后参加了七家公司的面试,薪资待遇基本上都在三四千元左右,除去房租和生活成本,很难在西安立足。父母叫她回来参加公考,进入体制内工作,朋友和同学劝她考研。她心里明白,无论是公考还是考研,都很卷。

  她问记者:“现在真得遍地都是大学生吗?”

  七普数据显示,全国14亿人之中,拥有大学文凭(包括大专、高职)的人不到2.2亿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人。平凉近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包括大专、高职)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人。看大数据你会发现,无论从全国还是全市人口受教育状况来看,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依然算是相对稀缺的人才和人力资源。

  其实不然,这里有个年龄构成问题。除去中老年和儿童少年这个庞大的群体,在90、00后青年群体中,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相对较高。就以平凉市为例,年全市应届二本以上录取率为70.9%,也就是说,个考生中约有70多个本科生。这个本科录取率确实惊人,要知道去年全省的本科录取率只有48.6%。

  当然,本科录取率高,不代表大学生遍地都是。如果把这些本科生与职普分流后1万多名中职生及高考后上了高职、大专的近三成同龄人数,拉到一起来对比,拥有本科文凭的人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再加上这两年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人数的不断激增,以及本科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也不少,回到平凉求职找工作的本科生不是很多。

  既然“遍地本科生”只是传说,为啥近年来会出现“读书无用论”“文凭贬值”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呢?有教育专家指出,之所以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们的人口基数庞大,一年千万人的大学毕业生,相对于14亿总人口来说并不多,但千万人同时进入社会找工作,“僧多肉少”的现象就凸显了出来。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多,但另一方面企业却面临用工难,主要是两个脱节:其一,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用人需求脱节,大部分高校全部按研究型人才模式来培养,缺乏应用型人才。理论一大套,实践都不照,纸上谈兵的人不受欢迎;其二,市场用工成本与毕业生薪资期望脱节。应届生就业难,人数多不是主因,主要还是现阶段相对艰难的环境下,极少有企业愿意从零开始培养员工,导致的情况就是名校毕业生到处争抢,普通院校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因薪水过低,不能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固然,文凭只是“敲门砖”,单位、企业是否选聘某个大学生,不但要看文凭,更要看能力。很多难就业的大学生,只记得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却从未认真掂量过自己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能创造多大价值,只是从自己的期待值出发,却从不考虑单位和企业的期待。

  所以,不是大学生就业难,而是大学生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工作难。

03上大学不只是为了一纸文凭

  

三年前,记者采访过一个名叫小萍的崆峒区女孩,她当年被省内一所本科院校录取,却因为不喜欢该院校专业,加之对未来毕业后能否有所成就持怀疑态度,从而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与大家的第一反应一样,记者起初以为小萍家境困难,无力支付本科四年的学杂费。后来与小萍详谈得知,其家境不算太差,父母供养她读大学不是很困难。

  小萍向记者表露心迹,放弃上大学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早在高考前夕,她就有了这个念头,直到高考结束被省内某院校录取后,她权衡再三,终于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放弃上大学。她坦言,放弃上大学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她不喜欢该院校的专业,认为自己学了也没处可用。二是她发现很多上了几年大学回来的年轻人,只有极少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大多数都靠打工维持生计,而且工资不比高中毕业生高多少。三是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认同,全家人达成了一致意见。

  当时记者约小萍见面,与她长谈了几个小时,希望能说服她改变主意,如期报名去上大学。任凭记者和她同学磨破嘴皮子,道理讲了一箩筐,小萍依旧坚定地摇着头:你们不用劝我了,我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绝不后悔。去年,记者从小萍同学那里得知,小萍已经结婚了,和丈夫一起去了外地工作。至于她干啥工作,收入怎么样,是否后悔当初放弃上大学的选择,同学表示不太清楚。

  受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子的影响,很多平凉人对于上大学“有用”和“没用”的观点,都没跳出“实用至上”的思维模式。更多的人把上大学视作“敲门砖”和改变境遇的工具,认为上大学就意味着将来拿高薪、赚大钱。最不行,也能找个风不吹日不晒轻轻松松拿工资的好工作。而随着这两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凸显,很多人觉得上大学没用,浪费四年光阴不说,还要花很多钱,那就得掂量掂量。其实,这是对上大学的误解和误读。

  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的意义何在?

  有教育学家指出,上大学不只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且不论对社会的贡献,就个人而言,上大学可以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当然,提升学历也很重要,大学毕业获得的大学学历,是将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时的一块“敲门砖”。学历和能力兼而有之,会让年轻人走入社会的路更加顺畅。

  高考已然落下帷幕,家有考生的家长都在坐等分数公布。这些刚刚走出高中校园的年轻人,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相对孩子们的情怀和梦想,大多数家长考虑得更多的是现实和未来:院校决定将来出路,专业决定就业难易。当然,最终决定孩子去哪儿上大学,除了分数还是分数。那些高考分数超过重本、一本线的“学霸”们,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院校和专业。而大多数分数徘徊在二本线上下的考生,只能在专业和学校之间艰难取舍。那些只能选择大专、高职院校的考生,也有着自己的计划和打算。

  前年高考时,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高考生,问他们打算去哪里读书?从调查情况来看,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一线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更为向往。一位资深高三老师告诉记者,优质的教育资源,多元的学术氛围,是衡量一所大学的第一标准。高校云集的现象不止北上广,像武汉、西安、南京、天津、成都等城市,都享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对于那些高考分数处于中高段的平凉考生来说,选择去这些二三线城市或省城兰州求学,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他看来,选择专业比选择院校更重要。他认为,当今时代,没有什么绝对热门的专业,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决定了你所学专业就业的难易程度。所以,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话又说回来,热门就意味着“扎堆”,报考这些热门专业的考生估计会很多。换个视角,如果孩子追求个性或具有独立之精神,也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说不定因为这类人才的稀少,将来就业反而更轻松。

  他笑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你选择了喜欢的城市,就不一定能选到理想的院校。当你选择了理想的院校,就不一定能选到中意的专业。或许你受分数的限制,本科院校不是十分理想,没关系,四年之后你还可以考研,选择一所自己心仪的院校继续深造。

往期精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丨瞄准目标任务展现更大作为——我市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甘肃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公布

6月12日至6月29日甘肃社保经办和社保费征收业务暂停办理

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八论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2

编辑:张霞

审核:赵晓燕

监制:张逸霄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fl/12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