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说:
在农村大学生这一标签的背后,是一群人和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精神的纠结。他们中的一些人,身处城市,却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从故土中彻底抽离。
或许,许多有着类似背景的大学生,也如这位作者一样,时常感觉到自己是在纠结中前行。
推荐给你,静夜思。
一个女研究生的返乡笔记:
农村大学生在纠结中前行
来源
卡农小世界ID:canonxiaoshiji
作者
可爱的遂宁
前言:这几年春节之后,掀起了不少关于春节返乡的讨论,许多人叙述了春节回家之后的一些所见所闻和亲身感触,似乎是由上海大学王磊光博士的《博士春节返乡手记:越看,对乡村的未来越迷茫》一文而始,我把这些暂且归结为关于农村变迁的研究。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我也有话要说。
农村大学生,这是一个标签,我并不喜欢这个标签,因为我不想就此符号化的谈论和对待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群体。而且,我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使我本能的知道,任何标签都是一种刻板印象,是一种不全面的认知。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用这个标签确实有助于更好的描述自己。在这标签背后,确实是一群人,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精神的挣扎与纠结。
为什么这么总结?可以从我自身的经历说起。我应该是典型的农村大学生形象,而且是典型的农村女研究生形象。以我为例,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01-
年2月26日,是我回深圳上班的日子。我的父亲,用摩托车载着我,一路颠簸到镇上去搭车。我需要由家人送到镇上,后换乘2次汽车,才能达到最近的火车站。这一天,是不少人上班的第一天,在 ……
虽然我们从未怀疑过读书的价值,但渐渐发现,至少对我们而言,这条路的投入成本的确大于回报。
-04-
我常常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我想飞上天,飞得越高越好,可我被拽住了一条腿。城市,就是那个天,拽住脚的就是农村。
我能理解王磊光博士所体会到的“知识的无力感”。而与这种无力感稍有不同,我把它称之为“纠结”。对于读书、工作的纠结看法,仅仅是我生活的一些侧面。纵观我全部的生活,纠结无处不在。
如何来解释这种纠结?或许,在这背后,是在于传统的建立在农耕社会之上的思想观念和权威,受到了我们还不算短暂的城市生活经验和由此而产生的现代观念的冲击和挑战。
农村大学生就像是一群城市候鸟,时常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迁徙。我们时常不清楚,自己究竟处于故乡还是他乡?当我们在城市时,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从农村的生活观念中彻底抽离,我们想融入城市,可我们时常觉得漂浮,没有根。
可当我们回到家乡,因为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和城市生活的体验,已经让我们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时常困惑,是农村不适应我们了,还是我们长期在外求学,跟不上农村的急剧变化。总而言之,那种对于农村的亲密感在逐步消失,而在城市的根又未扎稳。
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说明一种生活的状态,给情绪一个出口。从我的身上,或许能看到其他人的影子。
—THEEND—
睡不着,聊几句?
小年在留言区等你。
内容转载自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