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年拟接受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攻读非全日制(双证)硕士研究生。
一、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工程系(五系),年建立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国首批建立的从事雷达、遥控遥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也是我国在电子信息领域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课题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在不同时期均产生出技术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诞生了我国电视第一频道,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部星载空间目标测量雷达、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等。近五年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人均科研经费超过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项。
学院研究生就业率近五年均为%。毕业生主要面向国防工业部门的科研院所、大型民营及外资企业等,如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华为股份有限公司、高校等。
二、培养目标
按照“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环节上着重加强工程实践训练、产学合作和国际合作,开展“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联合培养,共同实施“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实训、国际交流、技术研发创新”的一体化培养,培养造就符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普遍踏实敬业,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比例高,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培养了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吴一戎院士、尹浩院士、樊邦奎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政研究员、IEEEFellow原进宏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
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后将开展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分数域信号与系统、生命医学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
三、拟接收调剂人数与专业
拟接收调剂人数
专业方向
各专业分数线
80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
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
分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分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分
四、申请资格
1、可接受校内外考生调剂,申请调剂的考生需参加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时满足所调剂专业的基本复试分数线(分及以上)。
2、申请调剂考生本科专业须为工科类相关专业。
五、培养方式
1、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统一的学籍管理,原则上学制不低于3年。
2、按照自行选择原则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安排同全日制研究生可一致,也可选择周末等其他时间进行授课。
3、非全日制研究生根据自身情况可在导师的科研团队、原工作单位或联合实践基地实习。
4、学院全面负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导师双选、课程教学、开题评审、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培养管理事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一致。
六、毕业和学位授予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非全日制学历证书上注明“非全日制学习方式”,非全日制学位证书与全日制学位证书完全相同,具体细节详见“教育部办公厅([]2号)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七、学费及奖助学金
学费标准:1万元/年,按学制分年度缴纳。非全日制硕士生在学期间不享受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但视具体科研贡献可足额享受导师团队的科研补助。
八、食宿等
校园服务: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网络、数据库资源、图书资料、餐饮、校园卡等各项服务同全日制学生一致。
宿舍管理:导师将协助非全日制研究生联络住宿等事宜。
九、档案、组织关系及就业管理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定向就业”: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档案、户口关系等不转入北京理工大学。
应届毕业生申请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院将协助解决三方委托培养等事宜。学院将基于多年形成的良好人才培养社会声誉与就业优势,在就业宣传、用人单位沟通、培养证明等方面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提供全面支持。
十、接收调剂程序
1、有意调剂的考生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网上调剂志愿。
2、学院将根据网上调剂考生的信息,筛选调剂考生,发送“复试通知”,考生接受“复试通知”后方可参加复试。
3、复试合格后,研招办依据拟录取名单,在网上调剂系统中发送“待录取通知”,未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待录取通知”的考生,视同放弃录取。
4、所有调剂考生,均需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完成调剂、复试、拟录取的相关程序,未申请注册调剂的一律无效。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年4月8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