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征文2MPAcc二战研途风景

大家好,首轮的考研征文评选结果已经出来了,想必大家早就想一睹这些精美征文的芳容了。所以丹丹今天特意为大家带来了考研征文一等奖两篇中的一篇来给大家分享,大家等不及了吧?嘿嘿,那丹丹就不啰嗦了。

研途风景

——Charmaine

我是二战学生。第一年考的Mpacc,第二年还是这个想法。但最后填报志愿多次徘徊后,我改了其他专业,但考试内容也是这些科目:管理类联考+英语二。个人属于肯用功勤奋细心类型,但不是聪明的类型。我后面说的话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你们肯定会反对或者质疑,这是你们的权利,但这也是我真实的心里想法。所以大家并不用全部接受,选可以帮助到你自己的建议就好,其他的请忽略。只要对你有一点点用就好。(一)志愿方向志愿方面,其实我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想说,管理类联考的考试并没有想象的简单,既是一个考智商又是一个考情商的科目,要想达到一个高分,-是个坎。突破这一个坎不容易,虽然不是不可能,+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如果你要突破这一个坎大多数人不是轻易就能办到。况且如果你是为了会计审计专业的话,情愿去选择学硕,即便最后考得差点,至少有学校可以上。专硕即便你考到的高分,你的学校分数是,你一样没有学校可以读书,结果是和没过国家线一个样。可能你们会觉得我说的狠了些,但这是一个二战的过来人的现实体验。身边不少人一起一站会计专硕,有好学校有差学校,有尖子生有差生。最后进入复试的寥寥无几。我说这些,是因为我而二战的时候选择感觉很被动,所以如果回到当初第一次选择,我可能会选其他的路走,不会考这个。所以你们现在才开始选择的时候要想清楚,至少有这个心理准备。现在这个专业的热度逐年翻倍涨,可能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考的内容容易吧,反而对个人的选择来说不一定有利。如果你是为了一个名校,那更应该去选择其他相对来说名校更容易得的科目,例如法律硕士、哲学等等。这并不可耻。这是正常的选择,曲线救国未必不可。以上建议只是给一般大多学生,如果你在纠结院校或者专业,请想好这个问题。如果你已经做好选择走这条路并且不撞南墙不回头,那么请你做好心理准备,以后无论有多大难度都要咬牙挺下去。至于工作还是考研,我想说,考研并不会让你得到多大的好处或者利益,或者飞黄腾达从,从此一飞冲天。它只是一个考试而已。和公务员、银行等等各种考试一样,有了它并不会有特别大的转变。相反,没有它也不会怎样。它只是你在众多选择中的一个,选择没有好坏,只有适合。选自己适合的就好,最重要不要浪费你大学最后的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毕业之后你会知道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无奈和不得已,有的尝试只能在年轻的时候去做,年纪越大社会的包容度越小,你就会越小心甚至不敢尝试。人生路上会有很多很多的困难和煎熬,这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我们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成年人的字典里面没有“容易”两个字,所以一旦选择了,错的也要走下去。生活最怕三件事: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停的选择。(二)数学前天考完试,我并不知道我的成绩能不能过。但这一段复习我发现有很多可以提高的方法,我想说我是一个如此平凡的考生,那么我有的烦恼一定大家都会有,不过时间长短不一,所以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困扰,希望你能不用走我的弯路,或者能少走两天,这样会更快的掌握知识,更有把握走向考场吧。还是一样,你选能用的就好。自我感觉这两科的复习时间不用太长,半年足够,但是英语可以从三月份开始准备,联考最晚别超过七月期末考完。半年的意思就是,你后半年全身心去准备,除了上课和考试之外都在准备的话,时间上是足够的,这点不用过于担心。我的情况是第一年报了学校的辅导班,全程跟着学,但二战的时候我是自学的,我比较了一下,推荐大家不要报辅导班,自己学习+网课会很有效果。因为辅导班老师水平有好有坏,你交了钱反而把你束缚住了。而网课的话你可以随意组合各大机构各种名师的讲解。如果不是你喜欢的风格马上就可以换,但能保证你最后选的老师肯定是讲的很好有很适合你的,这样对你很有利。并且现场老师讲课总有疲倦的时候,听课的你也会打盹,老师也会闲聊和废话,总会有你不想听的。现场的课你只能干坐着听,而网课你可以直接跳开。有的老师内容好,但说话速度慢,你可以把它的视频放在软件里高倍速播放。这里推荐给大家几个快速播放的播放器,很适合放视频:diceplayer.moboplayer.rushplayer;.potplayer.kmplayer.我个人用第一个,使用的时候先下载视频到你手机里(百度云下载时选择“原画”),然后才能快速播放。对于数学,这与高中理科文科无关,因为现在大家都是成年人,都知道怎么考试看书,难度方面都一样。我的建议是基础看1-2遍陈剑老师的《高分指南》,这一本足够。我之前用过《数学分册》,强烈建议直接别买,太简单太初级了,完全可以直接用《高分》易于形成好的思维和难度概念,对考试难度也有大概的认识。两个月的基础,1-2遍完全够。还有别做错题集,我之前做高分做了两本错题集,之后并没有时间去翻,纯属无用功。你若是实在想做错题集,一个迷你小本子,把每一章的题目类型写上,后面添上书本和页数题号即可。再多就多余了。《高分》之后你会发现你很有信心了。然后接下来的两个月就可以开始计时做真题试卷了。不要犹豫,直接计时(1小时)按考试的流程去做每一套真题,包括在职的。这个方法马上能让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都么的……“强”。不出意外三套之后整个人就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开始质疑,因为这些题给你两三小时,你可以拿满分,任何人都可以。但是一小时之内,有的题你会做,并没有时间算。到嘴的肉也吃不了。这也就是这个考试的难度所在。这个时候我听了几年前的陈剑老师的“秒杀技巧三小时”,马上做真题的速度会有质的飞跃。但从我今年考试的感觉来看,市面上的很多秒杀技巧已经不太适合,出题老师们都绕开能秒杀的方法出了,所以我建议看这个视频的话千万不要把他当成宝典一样,即便可能你会发现做以前的真题真的会很受用(其实有的技巧现在也能用上一些的),但你随便看看就好,对考场上的“半猜半做”方法有个大致了解就好。这个阶段最推荐你的是去看汪学能老师的串讲视频,跟着讲义过一遍,你会发现解题速度会提高。这个老师我发现得挺晚的,时间有些来不及。他的方法重基础,也有技巧。是很踏实和可靠的老师,也很可爱。我是建议以听视频讲解为主,以真题联系为辅。真题没有固定两天用来测试听课学习的效果。听完汪学能老师之后推荐孙华明老师的串讲。这是一个特别逗和可爱的老师,有很多简便的方法,也有技巧。到这个阶段可能会有些疲劳,听他的课你会很轻松,而且每个视频就几分钟。三个老师的视频串讲和真题之后你应该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和信心,对考试会十分了解,能大概有把握了。最后的两个月你就可以回顾错题,总结技巧,看看自己的短板,基本这样一来你的数学至少不会给你拖后腿了,还有可能为你拉分。最后时间保持一小时的做数学的手感和兴奋度最好。最重要不是全面发展,而是选择你分数最大化的排列组合,总有题目会放弃,但如何舍弃才能让你拿到最多分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数学是我很焦虑的一科,期间我很困扰。高中我是理科生,但大学学了偏文的专业,总觉得这应该不会成为我的后退,但老是不如愿,甚至一度觉得数学要完蛋。所以找了好多方法,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不用跟着我的建议来。如果没有方法可以选,不防试试,毕竟至少有我一个觉得这法子有用能行。另外,任何时候不要对自己说不行。上面的建议是我觉得最好的安排,但我自己走了很多弯路。我看高分曾一度烦躁,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7-10月底都没完全过完一遍,总有些小部分看不下去不想看。最后11月开始做真题,有时一周两套,有时一周一套,最后考前还有1、2套在职的没看过。而且真题我要做完题目每次至少一个半小时,错误率高达13道,有时甚至16道。这个困惑我相当长时间,相当崩溃和迷茫,找了好多方法去尝试,但每次都是抱着希望,然后破灭。重复万次给自己建立信心,但每次考完都心如死灰。然后直到最后我看了陈剑秒杀,差不多时间能提到一小时,少有一小时10分钟。正确率没怎么变低,我就看到了希望,给了我自己很大很大的信心,就是因为时间提上来了。但后来总结,也是因为初期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后期强化的时间很急、自己感觉很紧。最后一个月我才发现了之后的两个老师,汪学能老师的看了一半但发现脑子已经记不住经验公式了,没时间了再加强了。所以有很多弯路,希望大家吸取我的教训。不过也要打个鸡血,就我这种不理想的情况,最后的自我测评基本能保持时间在1小时,错误率8个左右。这点相比之前我还是很满意了。所以大家只要比我的情况好那么一点点就一定没有问题。即便是最后一周,也不能放弃生的希望。这就是我的情况和我的建议。期间十一月底也看过老吕的方法和视频——老吕数学逆袭,但不太适合我。听他的说法是他的学员从初期就开始训练这种快速做法。可能你们也会问既然最后都是秒杀,我为什么要学那1、2个月的基础《高分指南》啊。我后来想过,如果让我直接秒杀,我会一直没有底,心理会特别的不踏实,这种强烈的不自信会让我在每次做真题检测时考得越好,我就会也怀疑自己这是空中楼阁,总有一天会坍塌,是不是考试那天就不知道了。但老吕的方法不是没用,只是不适合我,所以我没选择。你们在初期选择的时候可以看看他的方法你能不能接受,如果可以,那是可以考虑的,总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罗里吧嗦讲好多有的没的,数学这块就这样了。(三)逻辑逻辑我只用了一本教材,并且强烈推荐这本教材《逻辑精典》。相当厚,但一本够。之前用过逻辑分册,觉得太基础,不够用。所以只用了这一本。分为基础和强化。看着厚,其实做着很快,会很有成就感。我最开始是按章节做,但太慢了。后来按页数做,每天早上两小时,晚上一到一个半小时,总共三小时。每天任务是28页,多的时候可以做32页,做下来很爽很有收获。我是九月开始复习的逻辑,当时打算是做一遍基础,两边强化差不多。但最后只完成了基础和一遍80%的强化吧。所以逻辑很悲剧了,最后成了我的后退。其实完全可以不这样,如果我没有偷懒的话。所以肺腑之言,反面教材啊,一定不要学我。我也是十一月开始真题,和数学一起开始做的,没写作。惨不忍睹,到最后我的逻辑每次都是要做完1个半小时,1个小时通常会有11道题连题都没看。这就是悲剧所在。本来觉得很拿手,但完全沦为短板科目。直到考前最后一周几近崩溃才开始听赵鑫全讲真题。真是后悔没有早点找到他,如果从开始就听他的课,不只是自己闷头做的话,我的逻辑我觉得至少能上升7个题(14分)。所以避免出现我的悲剧,如果重来一次我会建议这样安排:《逻辑精典》过一遍基础+强化。然后做开始做真题,和数学一样。每周固定时间做检测,《逻辑精典》强化第二遍为主,真题检验为辅。若强化先做完,就直接全面做真题。每做一套都听一套赵鑫全视频讲解,会很提速,也会有很大理念上的帮助。因为《逻辑精典》也是他的书,不会有错位的感觉。我真的很后悔自己闷头做很久,听课真的很捷径。到后面你会爱上这一科。逻辑这课和数学不同,选老师很重要。因为每个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完全不同。同样的东西,但你很可能无法轻易的在各个老师之间转换,更可能的是把自己搅浑了。我很喜欢全全的讲法,我很接受,所以推荐大家。但如果你更喜欢另外的老师,记住从头到尾跟一个老师就好。尽快选好适合自己风格的老师,不要再换了。比如老吕还有鄢玉飞(好像是这个名字)都挺有名的,跟一个名师就好。但他们互相讲法跨越比较大。这个学科其实是开始的时候感觉世界观都坍塌了,但是越学越有意思,对逻辑上的思维建立会有很大帮助,生活上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门科目。希望大家能爱上这一科,而且避开我的错路,得到高分。(四)写作:有效性分析这一科最有意思,我想好好聊一下。我从来都是觉得这一科吧,我能写完的话,即便跑题能拿个几分保底就很不错了。但这次这科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是从十一月才开始写的有效性分析,十一月底才开始的论说文。几乎没报多大希望。但反而给我的回报不小。所以这一科要给大家建议,它是一科平时稍微,不用太多时间就能得到不低分数的保命板块。不能忽视。甚至是必拿分。这一点是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误解的。我的复习很好玩,我之前用的是《写作分册》一书,里面美文太多,其实考场上压根用不着这样写,而且以我的水平我压根写不出来,别说是考场上,就是平时我也写不出来,所以我很没有门路,就觉得写作也就这样吧,反正也没有指望。但我也没换书,觉得起码有点用吧,市面上写作书都差不多。但好玩的事情发生了,九月份的时候舍友问我要不要买一本写作书,还免费批改一篇文章。我俩都是为了批改去的,我一问才十块钱,想着就是一晚粉的钱就买了,也没想着能有啥用,书这么便宜也不会是哪个很好很有名的老师写的,可能就是哪个不出名的小老师吧。批改也没指望能有多专业,反正便宜不买白不买。可谁知道,这批改我没用上,这书却成了我复习写作的重点教材,而且开启了我的新世界。这是叫《田然讲写作》。书的页面上有两个







































白斑医院有哪些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zs/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