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依托民族学学科优势,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平塘卡蒲毛南族乡可持续发展研究”主题,研究生实践项目团队前往平塘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正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合“四史”学习教育要求,紧贴研究生学术研究和科研课题,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责任意识,引导并推动研究生青年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出校园,在广泛接触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过程中受教育、增自信、长才干。研究生青年们以“头顶理想、脚踩泥巴”身姿走向各民族村村寨寨、山山水水,在生动社会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淬炼责任担当,感受理论与实践的碰撞美,提升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素质。
年暑期,贵州民族大学组织两百余名研究生开展以“悟‘四史’真理,做力行新人”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据了解,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悟‘四史’真理,做力行新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包括“四史”教育宣讲、红色资源挖掘与宣传、文化艺术传承、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贵州“四化”建设、参加高校研究生暑期学校、“返家乡”社会实践等七个类别。活动通知一经发布,研究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申报达项,最终经评审立项85个,参与研究生达余名。部分研究生在实践调研分析基础上为当地政府、企业和村寨发展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已获得肯定或采纳,开启了该校研究生教育服务社会和民族地区需求的新篇章。
年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优秀评选暨交流会现场
“学校人才培养根植于贵州发展需要,与民族地区和贵州省情紧密相连。”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杜薇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师生根植于贵州这一多民族省份沃土,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学科优势,挖掘整合特色资源,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培养研究生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深入研究并制定实施“研究生教育特色创新培养行动”方案,为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人才资源和贡献民大力量。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注重教学内容建设,对研究生的教材、课件等严格把关,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构建高质量研究生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年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出版研究生教材3部,实现学术型自编教材进入研究生课堂教学零的突破;新闻与传播专硕点结合专业特色,案例选取媒体发展前沿,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