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一场选择大于努力的博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读研的地方,基本上就是你事业人生起步的地方。
如果选不好,有可能后续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
今天,小邦给大家带来了一份报告,主要是针对研究生院的竞争力进行的排行。
你可能会问:又是那些民间搞的院校排名吧?
NO!
还真不是!
这个排行榜,是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金苹果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它的权威性非常高!
对23、24考研正在择校的同学,也具有不错的参考价值!
今天,小邦就带大家看一下吧——
排名依据
该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办学资源(权重0.25)、教研产出(权重0.30)、质量与影响(权重0.30)、学术声誉(权重0.15)。
二级指标:科研基地、一流大学、学位点、杰出人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内容。
通过各项的权重可以看出,教研产出和质量与影响占比较高,其次就是办学资源,也就是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最为重要
这对于院校的考核还是相对科学、客观的,毕竟学校的存在就是为了学生!
正式榜单
榜单分析
1.从地区来看:上榜的62所院校中,北京独占15所(较去年减少6个)遥遥领先,江苏7所、上海6所、湖北5所,分列其后
2.从类型来看:理工类院校依然强势,占据一半数量,综合类有19所,师范、农林、文法、医药类较为乏力
3.从实力来看:高校排名都很靠前,无论是在教学能力还是科研能力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几乎包揽了前34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双非(非/)牛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在了第一位,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唯一能超越清北的双非。
它整体实力不输清北,且有的下属培养单位并不难考,绝对是一所综合实力强劲且低调的宝藏大学。
附:选择院校的四大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小编建议同学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
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
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
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一年、一年,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而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四五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小邦想说的是:
任何排名都无法
全面评价一所高校的实力
同学们可以把它当作参考
在报考之前
需要多方面了解学校和相关专业
再做决定
学无止境·勤则可达
志存高远·恒亦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