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新样态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取得较大成就,开始从早期的“模仿借鉴”走向“自主创新”,逐渐探索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在新的时代使命推动下,为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应在审视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从而确立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在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我国研究生教育已取得较大成就,开始从早期的“模仿借鉴”走向“自主创新”,逐渐探索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在新的时代使命推动下,为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应在审视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从而确立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第一,以产学研融合发展为导向,打造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求并为之服务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生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不断拓宽,许多大学已不是研究生的唯一培养单位,而是广泛吸收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力量共同承担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推出了外部论文项目(ExternalThesisProject),鼓励研究生与该校以外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完成项目论文和学位论文,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近年来,我国在继续发展学术学位教育的同时,专业学位教育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以学术学位教育为蓝本,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呈现“移花接木”的状态,所培养的研究生既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未来研究生教育的产学研融合、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趋势将更加凸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大行业、企业及相关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力度,构建互利共赢的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培养新机制。因此,在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致力于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发展,打造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必然伴随着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创新,具体涉及招生、培养和资助等多个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加强各协同单位之间的整合力度及合作机制的建立,鼓励各协同单位参与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协同共促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第二,以调整学科内部结构为抓手,构筑多样化的跨学科学习与研究模式。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趋势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逐渐凸显。可以看出,既往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许多科技成果产生于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领域,这就对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顺应这种趋势,世界一流大学也在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创设了诸多跨学科的合作项目,以项目制推动研究生培养的跨学科融合;哈佛大学为了应对来自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以及学科制度危机的影响,开始进行跨学院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等等。近年来,跨学科在推动知识生产、解决迫切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曾提出跨学科研究与学习的四大重叠“驱动力”,即自然与社会的内在复杂性;探究不囿于单门学科问题的渴望;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创造革新性见解和再生型技术的需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支持导师合作开发、开设课程,鼓励国际和跨学科合作。鼓励跨学科、跨机构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构建跨学科平台,培养跨学科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着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重视跨学科的同时,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二是设置跨学科的研究课题,鼓励跨学科的团队共同研究。三是设置跨学科的学位委员会,对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进行审核把关等。四是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兴建新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将一些前沿性的问题纳入研究生的视野中,更好地培养跨学科人才。五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投入时应该向跨学科专业适当倾斜,奖励高校以跨学科为基础进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第三,以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为契机,切实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了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世界一流大学无不将视角投射到研究生教育领域,在质量保障方面突出强调高校的内部质量保障,注重对研究生教育的自我评估与改进。如美国加州大学系统每年都要搜集各个分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的信息(研究生的比例和人数、完成学位的平均时间、研究生资助情况等),同时草拟年度问责报告(UCAnnualAccountabilityReport)并向社会发布,接受公众的监督。除了这种面向整个大学的质量保障措施之外,各分校还会开展自己的内部评估(课程评估、教学评估、教师绩效评估等),旨在全面监督研究生教育的运行,确保培养质量。然而,在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估工作基本是以“自上而下”方式进行,这也使得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内部一般没有设立专门的质量保障机构,质量保障的职能被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而各部门关于质量保障的制度和措施零星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追求质量的提升,促进内涵式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ys/8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