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06/7117848.html
不少同学向我请教如何写好论文,我觉得不完全是写的问题,我认为真正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好研究,然而把这个研究成果用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如何做一个好研究?
我觉得做好研究有两个前提,一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产生问题的土壤,强烈的好奇心是研究者的必备。二是好心态,做研究是很辛苦的事,但我常跟学生说你不觉得这个问题挺好玩的吗?这是我的“快乐学术”理念。与其皱着眉头做研究,不如“痛并快乐着”。
1、如何找问题?
又到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时候,找一个什么样的选题?成了我和同学们经常讨论的事情。但要讨论选题恐怕先要从问题说起,没有问题那来选题?
写论文从看论文开始,做研究从找问题开始。问题和问题意识,这是我跟我的学生经常念叨、反复强调的东西。我认为,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能算是研究生。不少同学只会背书应试,总在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没有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我觉得培养研究生实际上就是与他们十多年应试教育养成的思维习惯作斗争的过程。那么,问题从何而来?不要指望别人给你,你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我认为问题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发现:
从社会实践中找,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去的东西;
从传媒发展中找,传媒发展尤其是当今转型面临各种问题;
从理论盲区中找,就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或研究不够的地方;
从认识误区中找,通过分析批判可以发现认识中存在问题;
从横向比较中找,可从同类事物的不同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从纵向梳理中找,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的拐点上找到问题;
从学术争论中找,不同学术观点争鸣可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问题还有真问题与伪问题、大问题与小问题、新问题与老问题之分,我们要找真问题不要找假问题,我们应该从大问题着眼,从小问题入手。读研就是读“十万个为什么”。真问题就在不断的拷问和追问中获取,就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辩中选定。做研究要有求异思维和批判意识。不迷信权威,不轻易相信,不盲目接受。当你的问题不停地找到,又不断地得到解答,那么在哪些不能得到满意解答的问题里面没准就有你值得去做研究的选题。选题就是一个要通过做研究来回答的问题,定选题也是一个寻找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在找选题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
一,把研究对象看作研究问题。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我研究这个好不好?还没有人研究过它。我会说你说的其实是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问题,没有人研究它,也可能说明它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没有研究价值。当然,选取研究对象也很重要,但它只是研究问题的载体。不少同学是凭兴趣做研究,这很好,问题是你研究的是不是一个真问题。我认为这需要通过文献综述和不断地讨论才能逐步聚焦到可研究的选题上,拍拍脑袋凭空想象是不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2、如何找选题?
论文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习要取长补短,研究要扬长避短。研究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学科背景、拥有资源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选题。选题过大往往缺乏可操作性。选题过大是研究生的通病,有的选题简直可以写一部书了。此类选题往往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伪问题,或者是没有价值缺少创新的老问题。如中国XXXX发展研究。缺少研究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比如你要做实证研究却没有实地考察的条件。或者你要做某一领域的研究却没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积淀,你临时抱佛脚的话,很难做出成果。
对于在职研究生,往往有很强的行业工作思维,很容易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操作问题拿来作选题,这不是学术研究,此类选题只能写成业务报告和工作总结。因此,要既要立足行业更要超越行业,以客观中立的立场,以学术眼光来寻找其中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好的选题呢?著名数字家华罗庚说过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数学。找选题不能只凭兴趣,还要看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好的选题必须有价值,学术前沿话题、引领学科发展,即意义重大。我鼓励同学们研究有生命力的新闻传播学。同时,我还鼓励研究生勇于理论创新,不惧怕难度大的选题。一般来说,难度大的选题容易过,难度小的选题不容易过。但另一方面,研究生要把大课题细化为可以具体操作、保证完成的小题目,小题大做,写深写透。尤其要避免大而空。因为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容量有限,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说清楚,有新意就很不错了。
3、怎么去做研究?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探讨它首先要理清几个概念,几个科学研究推进的关键词:学科——领域——视角——对象——问题。学科是科学研究的门类,下面可细分为研究领域。研究领域不一定比学科小,如广播电视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媒介批评、电视批评是一种研究视角,电视节目可以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范畴,我们可以选择某一类型或典型节目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等于研究的问题,问题往往隐藏在研究对象之中。如:
李良荣教授列出论文写作的主要步骤:1、提出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2、寻找理想的研究模式;3、将论文中所涉及的概念讲清楚;4、进行强而有力的概括。任何论文如果没有概括,就没有价值。
祝建华教授列出大众传播研究中的需要规避的“陷阱”和“误区”:1、追逐重大事件;2、追逐独特现象;3、追逐突发事件;4、追逐新名词;5、追逐新媒体;6、研究单一原因;7、研究常数;8、为比较而比较。
追逐热点和时髦。新媒体和突发事件是最容易让同学们掉入研究的陷阱,因为在做此类研究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其实此类问题已有无数研究,你是换汤不换药;另一种是你还没有做好相关理论准备,用老办法来研究新问题。如日前我在参加研究生预答辩中就发现,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来研究新媒体,大多力所不逮。
那么,什么是好的选题呢?我认为有两个标准,一是真问题,二是有价值的问题。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二者必有其一。选题从问题中来,但不止于问题。例如,社交媒体是如何进行关系转换的呢?围绕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准备相关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就也是说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和手段来研究这个问题。
案例一:网络电视研究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电视以其互动性、可选择性以及强大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了能够了解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情况,研究影响用户对网络电视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将以美国学者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描绘网络电视用户的结构特征,建立网络电视用户的行为模型。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电视的现状分析,确立了以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为研究。重点论述网络电视的受众,从网络电视受众的概念及特征入手,进而归纳出关于网络电视受众的行为特点。总体上,将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样本的个人因素和创新的特征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份属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创新本身的特征因素包括节目内容的丰富程度、画面清晰度、视频流畅度、操作界面的难易程度、广告弹出数量、广告持续时间和节目的更新速度。最后对网络电视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点评:这是研究对象,不是研究的问题,很容易写成业务总结。
案例二:如何做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