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

赵沁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出版了三本教育方面的文集《走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路子》、《大学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大学:大学的第四功能》和《让教育规律成为常识》。

赵沁平长期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是我国虚拟现实领域的开拓者。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防科技等20余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3部。

日前,赵沁平院士接受本刊专访,畅谈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

《中国研究生》:作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会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会的基本情况、地位作用和服务内容。

赵沁平: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于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唯一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它致力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致力于通过搭建各类服务平台,构建会员间的交流合作网络,服务与助推研究生教育专业人士学术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学会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提供各类学术服务:服务会员,提高会员的研究生教育职业水平;服务学科,引领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研究,促进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服务社会,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服务政府,做好政府的智库,向政府提供咨询与信息服务。作为学术自治组织,学会的凝聚力源自于学会的价值观、成员构成、有效服务、活动平台,以及所具有的制度和文化。学会先进的价值观和信念、宗旨把研究生教育战线的有识之士汇聚在一起,结成学术共同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学会凝聚力的核心;全方位的学术服务平台,丰富有效的各种学术活动;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所有成员参与构成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是形成学会凝聚力的条件。这些因素凝聚而成的共同体,远比利益驱动的共同体坚固、强大和富有生命力。

学会成立24年来,始终坚持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培养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交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的发展定位;始终注重发挥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书刊编辑、业务培训、国际合作、咨询服务、调研评估的职能。通过搭建信息平台、研究平台、交流平台、评价平台、咨询平台和培训平台,充分发挥了学会服务会员、服务学科、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积极作用。在信息平台上,学会拥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两刊、《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电子版期刊、《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年度进展报告》,以及境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资源库;在研究平台上,学会每两年组织申报研究课题,引领研究生教育学术研究;在交流平台上,学会组织出版研究生教育丛书,举办学术年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等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在评价平台上,学会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还将适时开展学科专业/能力认证等;在咨询平台上,学会接受政府和有关教育机构委托,开展研究和调研工作;在培训平台上,学会联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研究生培养单位管理干部培训等。今后,学会将拓展服务领域,将各类服务平台形成合力,面向会员、高校、社会和政府,提供全面、便捷、有效的服务。

《中国研究生》: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作为多年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资深专家,请您谈谈您的体会。

赵沁平: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我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生教育战线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全面部署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确立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鲜明主线,推出许多新的举措,如:简政放权,积极转变治理方式;深化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深化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两类模式并重的培养格局;建立健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活力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创新体系”。研究生教育战线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四个服务”,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将围绕教育部工作中心,一如既往地与研究生教育战线密切配合,深入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积极发挥资政、研究、评估、信息服务作用,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学会还将继续搭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桥梁,与国际同行深入交流,宣传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和成就,宣传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中国研究生》:听完您的介绍,我们对学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预祝学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值此新春佳节之时,请您对我们广大在校研究生提一些希望。

赵沁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借此机会,我祝愿广大研究生新的一年学业有成,万事如意,并提几点希望。一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站位。加强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树立坚持不懈追求科学真理和探索创新严谨立说的科学精神;要了解我国国情,了解我国历史、现状,坚信未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要珍惜光阴,发愤学习,勇于创新。要融通中外,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知识和智慧;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志存高远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敢于和善于推陈出新,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三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勉励青年人认识到自己在全球治理中肩负的共同责任。研究生要成为播种友谊的使者、友好关系的建设者、深化合作的推动者,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前进,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研究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号角,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当代中国研究生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合磅礴伟力,获取前进动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美好的青春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本文刊于年3月号《中国研究生》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ys/6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