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进行了一段时间,不知道大家在家里都是怎么上课的,来看看研究生们的云课堂吧。
教师准备充分,认真上课
学生积极互动,踏实学习
教师感受
尽管“疫情”不下线,但“教学”不断线。“线上”的“教”与“学”不仅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它更像一面镜子,“教”折射出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师风;“学”展示了学生的学风班风、品行素养。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线上”时光成为“教”与“学”经历中珍贵而难忘的记忆。李玫
这学期,我有一门关于文献和写作的研究生课程,只能在网上先进行。长时间在家使人容易静下来看文字,我想对于读文献来说,线上教学完全没有障碍,甚至促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利用新的互动方法。课程之初,我和学生约定一起读《历代名画记》,将原典、校注本和研究结合起来,开展“无纸化”课堂。“无纸”不意味着不动“笔”,有时反而提醒了笔记的重要性。王磊
线上的教学平台在操作上相对方便,能够进行屏幕共享,也可以像平时课题中教学一样,随时进行在线查阅,并及时进行知识的讲解,为研究生课程的进展带来了比较好的教学体验,学生的文字互动也比较积极,能够即时通过文字告知不能理解的部分。总的来说,线上教学带来了和以往线下授课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美中不足的是,线上教学的语言无法一对多,只能一对一,难以形成一种热烈讨论的氛围。朱燕楠
学生体会
19级漆艺与装饰画专业的研究生在家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网课之旅,由李玫老师给我们上《漆艺与装饰画材料与技法实验》这门课程。李老师耐心的为我们讲解漆画创作的五大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不断地创新,发掘艺术美。19级研究生冯欣月
今天开始的课程是《绘画基础技能研究》,吴越滨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以及技能技巧,通过讲解,我还了解到了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以及当代一些画家的名作,这些都是我受益匪浅。在课程的结束,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一个总结,梳理了一下课程内容以及课件知识,又自己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徐渭的绘画评价,虽然对于同一画作也有不同的艺术评价,但大都也是对于表现手法的一些分歧,主题的脉络都是一样的。19级研究生杨绚雅
今天第一次上这门课,吴越滨教授为了让我们在线上得到更好的学习,特地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了PPT,按照学校上课的时间,为我们开启了新一学期这新一课的学习。引导我们慢慢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虽然上课的形式很陌生,但是老师幽默的教学方式,熟悉的口吻,带领我们线上学习。也许屏幕之下隔的距离很远,但是知识没有距离,老师切身的用一下午的讲授,让我们真正的踏入了学习这一课程的第一步。“停课不停学”,相信在老师的教授下,知识没有距离,屏幕没有隔断!19级研究生张江云
此假期期间,除了按时上课,我还按时完成了小论文的撰写,便发给顾浩老师。导师反馈给我的修改稿,大到修改文章结构,小到文字表达、每一个注释、甚至空格都批改仔细,真的被导师的严谨认真所震撼。导师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他也时常告诫我们,我们一定要比他更加认真。18级研究生李成
我的导师在这次疫情未开始就已经让我多看书,在假期中把论文的思路整理好。在疫情开始发展之后,导师也多次联系我,不仅关心我的学习,同时也叮嘱我保护好自己,让我感受到了扬大是个有人情味的大学。在家自学的时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合理利用好时间,想学就要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抛弃杂念。18级研究生孙孟珂
疫情期间,我在慕课学习了装饰艺术、古典园林等相关课程,在课程外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导师及时地给出了修改意见,指导我用图像分析的方式解读内涵,使我感到受益匪浅。17级研究生戈亚伦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一起期待春光,一起期待校园生活早日到来!▼往期精彩回顾▼“抗疫”进行时我院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四)停课不停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第二课堂”课程之云看秀(四)!“抗疫”进行时
我院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三)
编辑/王欣欣
审核/刘舒杨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