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速览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外科杂志》,,56(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为30%~50%,在美国约为11%,年龄60岁的患者病死率约为7.5%,60岁的患者病死率可达18%。尽管多数破伤风病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状况相关,但儿童和成人受伤后发生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共识仅提供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条件而定。

本共识涵盖国外现状、国内现状、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等内容,本文仅就部分破伤风的预防措施展开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外科杂志年第三期。

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针对儿童的主动免疫,但缺乏针对成人的主动免疫。为实现我国破伤风预防的规范操作,本共识的建议意见如下。

(一)伤口管理

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1.根据伤口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类:

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确切过程和受伤的环境状况。(1)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2)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或超过6h未处理的简单伤口(感染机会增加)。(3)污染伤口:被黏土或粪便污染,或者已经感染的伤口,包括被污物、有机泥土(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污染(如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坏死或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2.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1)免疫缺陷状态(如HIV感染);(2)血液疾病或肿瘤疾病患者;(3)干细胞或器官移植患者;(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3.伤口处理措施:

(1)对于大量细菌污染和脏的伤口,推荐进行伤口清理,在容易实施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应尽可能在现场去除。同时,在处理时应注意使用清洁技术,但并非要求一定无菌。在野外条件下,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2)伤口冲洗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应尽早实施。建议使用高压冲洗(6~12PSI,1PSI=6.kPa),以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应保障不少于0ml的伤口冲洗量。除了存在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不推荐在伤后冲洗后使用其他制剂。(3)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选择剪除而不是刮除。存在明显失活组织的创面应该敞开。(4)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存在高危因素而延迟转运的伤员,应该考虑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有可能延缓破伤风的临床发作时间。

(二)免疫预防

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抗体,并且只能通过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实现。

破伤风的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指将含有TT成分的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从未接受过破伤风疫苗免疫的患者需要连续注射3剂才能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如果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小于5年,但全程免疫后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5~10年,在全程免疫后进行加强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10年以上。

破伤风的二级预防即被动免疫,主要指将免疫效应物如TAT或TIG输入体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治疗和短期的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输入后立即发生作用;但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4d(TAT)或2~3周(TIG,半衰期25d)。对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应注射TT预防,以获得持久免疫;若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被动免疫,但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有限。

(三)婴幼儿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国家规范,表1)

表1婴幼儿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国家规范)

注:横屏或网页版观看效果更佳

疫苗种类名称

缩写

接种年(月)龄

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8月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百白破疫苗

DTaP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白破疫苗

DT

第1次

注:表内空项示无需接种年龄

(四)妊娠期妇女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表2)

表2健康成人(含孕妇)外伤后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

注:横屏或网页版观看效果更佳

患者

第1针

第2针

第3针

第4针

第5针

第6针

备注

健康成人(外伤后)

第0天

1个月后

7个月后

5~10年后

非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的孕妇(外伤后)

第0天

与第1剂次至少间隔4周,最晚生产前2周

与第2剂次至少间隔6个月

1年后或下次怀孕前

最好接种破伤风、减量白喉疫苗

注:表内空项示无需接种

(五)潜在高危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表2,表3)

表3潜在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程序

注:横屏或网页版观看效果更佳

免疫史

最后一剂加强至今时间

伤口性质

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全程免疫

5年

所有类型伤口

无需

无需

全程免疫

5~10年

清洁伤口

无需

无需

全程免疫

5~10年

不洁或污染伤口

需要a

无需

全程免疫

10年

所有类型伤口

需要

无需

非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

清洁伤口

需要b

无需

非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

不洁或污染伤口

需要

需要c

注:a示受伤后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剂量为0.5ml;b示重新完成全程免疫,即在受伤后第0天、1个月后、7个月后分别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c示一次性肌内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U

(六)免疫缺陷患者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表4,表5)

表4免疫功能低下者外伤后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

注:横屏或网页版观看效果更佳

患者

第1针

第2针

第3针

第4针

第5针

第6针

备注

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静脉注射毒品者

第0天

1个月后

7个月后

3~5年

有感染倾向患者均使用TIG;加强免疫≤5年/次

干细胞及器官移植术后患者

移植后12个月

移植后14个月

移植后24个月

10年

7岁以下儿童接种3剂次DTaP或DT,7岁或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3剂次dT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第0天

1个月后

7个月后

10年

加强免疫10年/次

注: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及临床期患者、静脉注射毒品者、器官移植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患者大量放化疗期间、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者等;TIG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DTaP示吸附无细胞白百破疫苗;DT示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示破伤风、减量白喉联合疫苗;表内空项示无需接种

表5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破伤风免疫接种流程(国家规范)

疫苗

HIV感染儿童

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

HIV未感染儿童

有症状或有免疫抑制

无症状和无免疫抑制

有症状或有免疫抑制

无症状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按本共识建议采取预防措施后,如仍发生破伤风,应及时做出诊断并积极治疗。

戳原文,更有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ys/6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