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
这几天,网上热议“顺风车司机帮助女研究生搬运行李,但女研究生没说一句‘谢谢’”的事情。看似很小一件事情,但加上了“研究生”三个字,立刻沉重了起来。
很多网友的意见是:这么高的学历,这么低的素质,书白读了!
想想也是,学这么多年,连一个简单的“谢谢”都不能顺口而出,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呢?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关键是家庭氛围的影响,如果父母不从小教育孩子讲礼貌,长大后再学习也很难改变。这是个生活习惯问题!
想想也对,在外语中“THANKS”几乎是个脱口而出的口头语,这也是一种习惯或文化。很多中国人也能随口“THANKS”,却难以说出“谢谢”二字。
另有一部分网友说:是否讲文明讲礼貌,关键还是看自己。同一个学习环境的孩子总是有着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外向嘴甜些,有的孩子内向内秀些,嘴上不说“谢谢”,不见得心里不懂得感恩。这比那些“口蜜腹剑”的人强多了。
这种观点也有道理,这个世界上人总是有各自的个性,有的孩子好像不用人教天生“嘴甜”,从小叔叔、阿姨的叫得让人疼爱;而有的就是属于“心里有数”,怎么教也不去主动称呼人。记得有这么一个教育观点,说是“不要逼迫孩子和成人打招呼”,大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顺其自然的纠正才是正确的教育。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就更迷茫了,那不说“谢谢”,到底是哪个教育环节出问题了呢?
说到底,或许是我们将“谢谢”这样的问题看得太沉重了,如果我们能以轻松的心态来对待,那么“讲礼貌”这样的行为才能成为一种轻松的文化流行起来。对于帮助和被帮助双方来说,说谢谢了很高兴,不说谢谢也无所谓,也是一种不一样的境界。
或许当社会大众能具备宽容的心态对待文明礼貌时,有一天我们说“谢谢”时才会像用外语说“THANKS”一样的轻松脱口而出。
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