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

从授课型的ProfessionalMaster的经历谈谈感受,主要有三点不一样导致整个氛围差别很大。

1、对抄袭(包括作业)的容忍度和态度

在CMU入学的时候就反复强调绝对不能抄袭,包括代码和论文,代码查重用的斯坦福的MOSS,不了解原理的想逃过检测基本不可能,算法保守而有效,一百行里抄了一行都能检测出来,而且代码检测是把历年所有代码放在一起测。文章查重用啥不知道,反正有人抄了维基百科一句话都被查出来了。

开学前很多人上网课,有的人不注意这一点,还没入学就被退学。要是来了这边抄袭,最轻的降等,很容易就Fail,重的被开除,身份没有了只能灰溜溜回国。

国内,就我感觉难一点的作业全班几十个人可能交上去的版本屈指可数。课后作业题?一般大家都心知肚明。

2、老师对课程设计和授课的用心程度

CMU同样有不会讲课的老师。国内体现在念PPT,不讲课瞎扯淡,等等,期末要么考试放水,要么透题保平安。基本上就是平时水水水,考前背背背。“一周一学期”甚至“一天一学期”。

CMU就算老师讲得渣,课程设计还是很用心,“一周一学期”基本上要跪。学生的精力基本上在学期中间是平摊的(就算全挤压在deadline,但是deadline多呀)。

3、助教对课程设计(包括作业设计和批改)的参与度和用心程度

这是区别非常大的一点。国内的助教都是研究生,老师老板叫过来当助教就来了。很多对课程没有了解,随便批批课后作业,甚至有的一个学期从未见过人影。

CMU的助教大多是上过课的学生,对课程了解很深,还参与设计实验、作业。虽然被很多人吐槽,但是我听说CMU有一门课最开始是水课,人人用来凑学分,后来一届届助教(往往是每次作业都排名靠前的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在实验上增加难度,变成现在课程容量和难度都超级大的神课。

国内的学术方面如果这三点能够提高,其实学习氛围并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国内的环境,师资还有制度和文化差异导致这几点非常难以实现。当然,氛围的差距并不妨碍某些国内非常厉害的学生变得优秀,但是平均水平的差距就在这里拉开了。

下面我们也整理了一下国内和国外的学术方面的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这个问题。

美国的老师说,找教职,论文数量再多,如果没有成名作,则意义不大;国内的老师说,找教职,很大程度看论文数量,候选人和候选人之间比谁多。

美国的老师说,灌水容易,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的质量;国内的老师说,大家的文章质量都差不多,除非你得了大奖,否则不要谈质量。

美国的老师说,顶尖高校的教授应该有能力判断文章内容是否重要,不依靠外界是否颁奖,不依靠外界评价;国内的老师说,国内(我们学科)没这个氛围。

美国的老师说,PhD就是给学生一个包容失败的环境,你不试错、不失败、不浪费时间做很难的事,你就浪费了PhD这个宝贵的经历;国内的老师说,现在国内很卷,去年某个论文很多的学生想来我们学校都没拿到offer,建议你去联系差一些的学校。

就感觉,留学多年一直在向着美国老师描述的“顶尖高校”的目标努力,可到回国找工作之时,才发现这些年都跑错了赛道。

刚上大学时,很多同学就对当时的老师说,我想留学之后回国做点事。当时的老师说:做好心理准备,留学后不一定回得来,回来也不一定能适应。这么多年过去,情况依旧。不要指责留学生不回国就是他们不爱国,没准其实是国内的人不爱他们呢。

最后,我们也提一下国内外博士的区别,这些学术的中坚力量往往也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水平。

1.首先,在美国,真正热爱学术的,基本上都不太会因为生活的原因而放弃追求学术道路。不用因为家境、婚姻、子女等问题,被迫赚钱养家糊口。所以,美国的博士项目里,基本上都是真正爱学术的人。而不爱学术的人也不用过来挤。

2.因为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也能有一个温饱生活,博士生也不太用顾虑很多。比如,结婚生子,国外博士生有老婆有孩子的,很不少。而国内很多时候,人们要因为一些压力快毕业早毕业,读博期间压力很大。

所以国外读博士,更像是一份走向学术界的“过渡性工作”,需要教课或者需要在实验室工作,同时也要上课,做科研,同时又赚着小钱,很大部分人有家有室。国内的话,更像是继续读书的延伸,住宿舍,吃食堂,不用教课。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博士想要结婚生子正常生活往往非常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ys/13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