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形式,招生是目的,考生莫纠结,复试有边际。
原则:综合考察,择优录取。
内容:1、考察一般认为需要掌握的学科基本和基础理论知识;2、审察英文科技文献快速阅读理解能力;3、测验英文口语表达能力;4、观测考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5、评价学生情商和科研素质的综合表现力。
(1)
(2)
(3)
?以上各图为专业面试环节复试现场
曾经,大家想到的复试就是面试,就是直接面对老师,或者说某个老师不喜欢你,你就OUT了,其实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笔试、英语听力、英语口语、专业面试等等几项,某些学科还有实验。
主观因素肯定是有的,比如,所谓的院校歧视肯定存在,初试成绩同样的两个学生,一个院校,一个三本,任何一个老师肯定有所倾斜,这是题外话,我们今天讲复试环节。
主观作用无外乎就是专业面试,但是参加面试的是好几个老师跟我们本科毕设时是一样的,那个小组叫答辩委员会,这个叫复试委员会,成员有组长、副组长、秘书等甚至可多达十人,某一个老师的个人主观因素很小,对于这种制度设计几乎是完美的,不公因素已经降到最低了。
所谓的“找关系”,跟某老师“打好了招呼”...很low,不攻自破。老师是给国家选拔人才,何尝不是给自己挑人,未来两到三年内挑助手、干活儿的人、挑得意门生。
研究生录取是由初试和复试加权排名而定,各占50%,首先初试分数要过专业复试线,进入复试,一般而言初试对最终录取似乎作用大些,先入为主,当然也未必,复试更能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所谓的跟某老师打好招呼了,他肯定要你,或者某老师不喜欢我被毙了,非亲非故,人家为什么呢?
无论什么样的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各方利益最大的平衡。
——征稿——
天地农大BBS(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