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农业县,一眼望去,是荒山、田野、瓦砾房。40多年后,深圳成了一座国际性繁华大都市,置身其中,是栉比高楼、纵横交通、鼎沸人声。硕士毕业后,大连理工大学校友李继朝先后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和国企副厂长的职位,毅然南下深圳加入中兴,从基层做起,一路晋升转型为总经理和融资领头人。
李继朝,年—年硕士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师从蹇锡高院士。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深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医院理事会理事,深圳市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年—年担任中兴通讯副总裁兼手机产品全球总经理。曾任大连理工大学EMBA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ECC课程教授。拥有23项通讯技术类发明专利证书。
师从院士学在大工
许多中原学子向往海的辽阔,出生于华北平原的李继朝也带着对大海的向往来到了大连。如同开阔的海一样,大工开阔的文化与校风也深深影响着李继朝的昨天与今天。
每周一晚上是研究生例行班会时间,辅导员薛光老师总是非常认真地组织同学们围绕社会上的热点事件、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有一次,大家针对如何处理学生犯了思想上错误的事展开了讨论,李继朝认为学生犯错应该严加处理,批评教育。但薛光老师说:“还未走向社会的年轻学生,如果是初次犯了一点错误,我们应该包容他,指引帮助他改正就好,严厉的处理会带给学生巨大的思想压力。”就是在这样包容、鼓励独立思考的环境下,从内陆而来的李继朝思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说这是大工对自己一生最大的改变,直至现在。
“很多事情是相通的,思维打开了,创新的点子自然就来了。”为了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学校研究生院组织了不少课外小组活动,李继朝加入了“创新发明小组”,研究生期间就申请了两项专利。其中一个思路是,当时一个烟头引起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新闻引起了李继朝的注意,他想到通过阻断氧气进入烟蒂,从而使其扔掉后能自动熄灭,经过反复实验,最后他设计出的烟过滤嘴成功阻止烟蒂燃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李继朝是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学生。在李继朝看来,蹇院士可以用“性子倔”来形容,越是遇到科研难题他越不退缩,势必发起挑战,攻克难题。做硕士论文试验时,蹇院士指导李继朝合成一种杂环单体,但其使用何种催化剂、如何溶解、怎样控制用量都是未知数,李继朝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起了退堂鼓。但蹇院士坚持,虽然看起来不可攻克,但到底能不能合成出来要试了才知道。他鼓励李继朝要敢于挑战,面对未知多试验。这一个性,李继朝深受影响,受用一生。
投身改革开放主战场
课上课下,李继朝的科研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高度肯定,研究生毕业时,学校希望他留校任教。那是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南方谈话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李继朝投身改革开放主战场的直接契机。他决心在火热的经济领域做出一番事业,婉拒了学校的美意,去了鞍山化工一厂。
年的工厂非常需要大学毕业生,技术人员更是稀缺,凭借大工的学历与工作能力,进厂不久,李继朝就成了工厂研究所所长。当时,为了填补国内空白,工厂承接化工部委托,开展“引进美国合成材料碳五”工程。研究所人员24小时循环加班,在工地现场反复试验,研究其具体应用并推广。12月份的鞍山,到了晚上12点气温降到零下20多度,地上滑的很,李继朝也仍要骑着自行车去交接班。凭借这股韧劲,一年后他升任工厂副总工程师,参与美国技术的吸收与应用等。又过一年,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管理能力,李继朝都已经独当一面,于是出任副厂长。由技术攻坚转为对外贸易,这是李继朝第一次在新的领域发起挑战和尝试。
工作越是深入,越是让李继朝意识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深圳。年7月,到北京出差的李继朝在宾馆的《参考消息》上读到一则招聘广告,深圳市的中兴通讯求贤若渴,正在招聘管理人才。喜欢挑战的李继朝没有犹豫,“到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去。”他寄出了简历。从副厂长到跟多人挤在格子间,晚上住在工业区的集体宿舍,躺在一米宽的木板床上,李继朝内心的落差极大。但33岁的他没有后悔,第二次在新的领域挑战、尝试。
向“无人区”进发
来到中兴一切归零,心态归零,之前的工作经验也归零。从一名生产计划员开始做起,每天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并安排生产计划,李继朝的心情非常好。这里工作效率高,执行速度快,机制灵活,热火朝天的氛围激发着李继朝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哪怕是从化工行业转行至毫无关联的通讯领域从头学起,李继朝也没有皱过眉头。本职工作外的时间,李继朝尽可能旁听各部门的开放会议,新员工培训、干部培训、技术交流会、产品交流会、网上学习平台……那段时间里,李继朝疯狂打卡补课。三个月后,通过公开竞聘,李继朝升任部门经理,正式开始向通讯研发的一个个“无人区”进发。
年,李继朝开始负责更重要的产品任务,当时中国尚处网络通讯的2G时代,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最多发个图片,3G、4G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而身处行业最前沿的李继朝,已经开始组织团队围绕5G通讯的终端产品进行研发,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