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解决自主招生突出问题,强基计划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http://pf.39.net/bdfyy/tslf/170706/5522592.html

1月15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明确“自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与此前全国90所高校具有自招资格不同,起步阶段,“强基计划”仅对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开放。

重点不集中、考核不规范、材料偶有虚假……

自主招生面临系列突出问题

教育部学生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年教育部开始启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工作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招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

“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该负责人指出,这些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加以解决。

为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36所“双一流”A类高校进试点名单

重点在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招生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记者注意到,首批试点“强基计划”的是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山东两所高校入围,分别是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明确要求自主招生计划占比不得超过学校当年本科招生计划的5%不同,教育部并未限定“强基计划”招生规模,而是提出“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将组织专家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高考成绩成入围依据

竞赛证书不再做报考条件

根据文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改以学生高考成绩为依据。因此,“强基计划”在招生程序的安排上与自主招生也有很大变化。

根据安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将于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符合条件的考生于4月份网上报名。6月,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原则上于6月25日前根据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规则,向相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名单。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考核包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强基计划”按综合分录取

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

与自主招生“降分录取”不同,“强基计划”采取的是综合分录取模式,将高考成绩作为重要录取依据。这一点与我省正在试点的综合评价招生类似,但高考成绩占比要求不同。

根据政策,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地综合评价。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录取须在7月5日前完成。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一本线,合并批次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强基计划”学生将得到单独培养

探索本硕博衔接模式

在以往自主招生模式下,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进校的学生,在入校后并未得到单独培养,而是与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殊途同归,进入了同一个培养模式。新的“强基计划”模式则要求高校加强对人才的统筹,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同时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此外,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徐玉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jy/12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