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人》已由广西师大出版社集结出版。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想来,我参与此书的编写,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
研一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导师给一、二两个年级的同学安排写作任务。后来,我在春节那几天的一个晴朗的下午,想到自己写的几篇文章即将成为一本书的一个部分,心里有些激动。想到这里,我就打开电脑,看着一些电子版文献,写一位“故人”的传记。
我父母见我在写东西,就问我写的是什么?我说写的是老师的一本书。我父亲听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写书的事还应该要告诉你外公、外婆,他们听了以后肯定能多活几年”。听着这种脑洞颇大的想法,带着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我就开始写师大“故人”们的一些“故事”。
在写这些传记的时候,我们已经见过几本师大校史故事的书。我要写的人物已被“前人”写过。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写作更有意义一些?这就涉及到创新的问题。当时,我所理解的创新就是新视角、新方法、新材料、新观点。在这四个方面,文章只有占到其中的一项,都算有“创新”之处。
雁山公园,碧云湖
我们几位同学在写作的时候,有的同学找到“新材料”,也就是此前出版的书没有写过的人物事迹,她写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很快就得到老师的表扬,文章也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对于我负责撰写的人物,我当时没能找到“新材料”,也就只有从“新视角”和“新方法”两方面进行努力。
我写过广西师专的一位校长,他在任期间的时候,学校发生了一场“托派”大论战。我对这场论战很感兴趣。在写作之前,我查阅一些关于“托派”的资料,尝试了解什么是托派?人们为什么要批判它?后来,我发现师专发生的这场论争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也发生过,而且师专学生使用的资料,也是从当时的托派人物那里拿来的。从二者之间的对比入手,指出师专思想阵地和整个国家思想动态之间的相关性,文章似乎就有了价值。
雁山公园,相思湖
当我写成那位校长的传记时,自己似乎也就知道什么叫“创新”问题。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创新,还需要严谨。老师告诉我们,写师大的人物传,要细读相关史料,不能在史实上出现硬伤。在保证真实性的情况下,才可适当加入一些个人的想象。老师推荐我们阅读《史记》,用意在这里。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在每篇文章的后面以学术论文的格式注明参考文献。对于我而言,师大故事的写作是研究生入学的第一课。参加《师大故人》的写作,是一份多么美好的回忆呀!
起文楼,广西师专(30年代)办公楼
狗狗,原名王云杉,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qq.中科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