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危害 http://m.39.net/news/a_6326476.html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年研究生招生啦~欢迎报考!
理工融合
厚积薄发
明理博学行天下信息基础展宏图
理学院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是一个以数学、物理学科为基础,以工学为依托,理工融合,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院。学院面向信息领域未来发展,致力于前瞻性信息技术的数理基础研究。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和实验中心,拥有三个本科专业,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涵盖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教职工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5人,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8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北京市青年拔尖、优秀青年等各类人才20余人次。学院教研质量一流,拥有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创新实践基地、“黄昆创新实验班”等教学平台,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学院紧密围绕学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着力开展数理科学与信息应用、系统科学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承担百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项。
专业介绍
01
招生专业
理学院有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理学博士点、一级学科理学硕士点;数学和物理学一级学科理学硕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并且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各专业在读博士生人,硕士生人。
博士招生专业
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招生专业
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02
学科特色——数学学科、系统科学学科
理学院数学学科和系统科学学科面向信息通信技术未来发展,主要开展与信息交叉学科方向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数学学科面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中的数学问题开展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目前已形成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如“信息安全与智能信息处理”、“分析、非线性微分方程与拓扑学以及应用”、“运筹优化、大数据计算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随机系统的优化、管理与控制”。为寻求数学学科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数学学科正在组建数学与信息通信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以更好地组织和开展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交叉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系统科学以数学、物理学为依托,以教育部系统科学与复杂信息网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系统科学深圳研究院为平台支撑,结合学校信息、通信等优势学科,紧紧围绕复杂信息网络的核心科学问题,研究现代分析与动力系统理论,并应用于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优化与分析,结合国家信息网络发展重大需求和前沿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03
学科特色——物理学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理学院物理学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解决信息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促创新技术的研究特色。目前已形成“微纳光子学”、“凝聚态物理”、“新型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以及“复杂系统与网络”五大特色研究方向。近五年来,物理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构建了产业化平台。物理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近10年来,物理学科保持ESI排名全球前1%。
师资介绍
01
学科带头人
郑厚植
物理学科带头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在半导体低维物理的系统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院长。
乔建永
数学学科和系统科学学科带头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担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动力系统和算法复杂性,现为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唐为华
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科带头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02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理学院有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8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各类人才20余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厚植
俄罗斯外籍院士
乔建永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乔建永、夏安东
中科院百人计划
唐为华、夏安东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黄善国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唐为华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唐为华、肖井华、田播
北京市优秀教师
肖井华、贺祖国、王永钢、单文锐
北京市教学名师
艾文宝、肖井华、于丽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李鹤、袁健华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肖井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黄善国、杨俊忠、雷鸣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刘文军、黄际政、毕科
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
李慧嘉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孙聪、郝亚楠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屈贺如歌
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最佳导师奖”
肖井华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工科物理与实验教学”团队、“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03
博士导师及招生方向
博导姓名
系统科学
乔建永
复分析和复动力系统
李叶舟
复分析及其应用
孟宪奎
多复变函数及其应用
田玉
微分动力系统
孙晓娟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艾文宝、袁健华、寇彩霞
智能信息处理与最优化方法
赵新超
群体智能与运筹优化
郭永江
应用概率与服务管理
肖井华、兰岳恒、方萍、孙明远、高昂
非线性复杂系统、统计物理与生物物理
杨俊忠
复杂系统与量子光学
王世红、李海红、代琼琳
非线性动力学与复杂系统
李慧嘉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田播
新型光纤通信等领域中计算机符号计算与分析
朱萍
智能信息系统
刘文军
光纤非线性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郭奋卓
量子密码与量子信息理论
武斌
博弈论及其应用
孙聪
最优化计算方法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周清
随机分析与金融数学
杨建奎
随机排队网络
孔宜修
复杂网络和数据科学
博导姓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于丽
纳米光学
阎结昀
新型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质(理论)
张茹
光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唐为华、吴真平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李培刚
半导体芯片设计及工艺
符秀丽
微纳结构光电材料和器件
雷鸣、黄凯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毕科、郝亚楠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焦荣珍、马海强
量子光学与量子通信
王铁军
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
夏安东
光电功能材料及其激发态过程
张磊
集成光电子芯片
杨阳、杨正美
微纳光学
04
硕士招生方向及导师
数学()(全日制学术型)
孙洪祥、朱萍、丁金扣、张劼、郭奋卓、马利文、单文锐、吕卓生、默会霞、黄际政、孟宪奎、贺祖国、袁健华、卓新建、帅天平、杨建奎、郭永江、杨娟、张良泉、江彦、梅婷
物理学()(全日制学术型)
夏安东、杨胡江、杨俊忠、李海红、代琼琳、王世红、赵晓红、符秀丽、屈贺如歌、于丽、杨树、段高燕、郎佩琳、阎结昀、马海强、焦荣珍、张勇、王铁军、毕科、郭丽敏、高欣璐、杨阳、张磊、杨正美
系统科学()(全日制学术型)
乔建永、李叶舟、田玉、石霞、孙晓娟、李晓莉、艾文宝、寇彩霞、孙聪、赵新超、张文博、肖井华、兰岳恒、方萍、孙明远、李慧嘉、武斌、张鹏、田播、刘文军、郭玉翠、周清、张丽华、孔宜修、高昂
材料科学与工程()(全日制学术型)
唐为华、吴真平、张晓、李培刚、张茹、郝亚楠、王永钢、雷鸣、黄凯
科学研究
理学院充分利用国家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学校综合改革和学科中长期规划的发展契机,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进行学科建设。数学学科正在组建数学与信息通信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以更好地组织和开展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交叉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系统科学以数学、物理为依托,并结合学校信息、通信等优势学科,紧紧围绕复杂信息网络的核心数学物理科学问题,发展系统理论并应用于复杂系统建模、系统优化与分析,结合国家信息网络发展重大应用需求开展相关前沿研究。物理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实验室信息光子学研究中心。近年来,理学院物理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验室平台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建立了多个设备先进、服务于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包括量子信息与通信实验室、纳米材料制备实验室、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光信息基础实验室和理论计算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近两千万元。
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融合四个一级学科,着力开展系统科学、数学与物理学重点领域的研究,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项目、国家“”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获得20余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项。年度理学院新立项科研项目2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等。目前理学院教师主持的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在研项目数量与在职教师数比例达到51.5%。
理学院近五年来产出各类科研成果余项,发表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领域顶级期刊NatureHumanBehaviour、NatureCommunications、JournalofDifferentialEquations、SIAMJournalonOptimization、OperationsResearch、ACSNano、Nanoscale、PhysicalReviewLetters、IEEE\ACMTransactionsonNetworking等上;出版著作和教材21部,获得专利18项;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4项,获得省部级或学会科研奖励4项。
近年来,理学院教师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部分工作已引起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