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通过●
3月7日
光电信息学院3位硕士研究生
延翊铭、鲍立、安昊
通过视频方式
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他们也是华中科技大学
首批开启“云答辩”的研究生
这场特殊的线上答辩
是怎样进行的?
其他毕业研究生的答辩工作
将如何安排?
小科带你探究来龙去脉
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学校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将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遵循“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指导思想,开启“云答辩”模式,有序推动毕业年级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工作。
3月7日,光电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延翊铭、鲍立、安昊通过网络视频成功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答辩,成为华中科技大学首批通过视频完成答辩的毕业研究生。无疑,这次“云答辩”的成功,是答辩形式的一次创新。在疫情期间,将会有更多毕业研究生以“云答辩”的方式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这一环节。
准备:学校、学院、学生三级联动为确保满足毕业条件的研究生按期答辩、顺利毕业,保证线上答辩和线下答辩的程序、质量标准等不变样,研究生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解决方案,成立督导工作组,明确工作要求。3月初,光电信息学院率先提出视频答辩工作方案,经与研究生院反复商议技术支撑和细节安排,提前进行平台测试,确定答辩工作组和督导工作组成员名单。
“云答辩”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对于学校、学院、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研究生院依据学院的具体安排,对答辩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梳理,做好预案。
3月初,延翊铭、鲍立、安昊开始在网上提交答辩申请,上交材料,准备答辩内容,提前调试设备。
对于线上答辩,3位同学也有一丝担忧。例如安昊表示:“最担心的是网络问题,为了防止出现断网等突发状况,我检查了家里的路由器,还开好了手机热点以备不时之需。”
接到答辩通知后,3位同学就开始提前彩排。“从头到尾我对着镜子至少练了三遍!”鲍立对于自己的准备过程印象深刻。“相比传统的线下答辩,对我来说,面对电脑至少不会太紧张。在疫情关键时期,感谢研究生院和学院老师,对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延翊铭激动地说。
过程:一场终身难忘的线上答辩会3月7日下午3:00,延翊铭、鲍立、安昊早早坐在家中的电脑前,等待即将开始的这场充满仪式感的学位论文网络视频答辩。
答辩前,提前试用视频会议,检查各项工作是否准备到位,一切准备就绪后,学校首批硕士生的“云答辩”开始了。
答辩会议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杨振宇教授主持,答辩秘书负责对答辩过程全程录像。答辩正式开始后,答辩人向答辩委员们展示答辩环境,宣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承诺遵守学术规范,独立完成答辩。
按照抽签顺序,延翊铭第一个进行答辩,他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偏振成像技术在散射介质成像中的应用》,通过在线展示PPT,延翊铭用25分钟汇报了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们依次提问,延翊铭依次作答,答辩流程紧凑有序。之后,鲍立和安昊分别作了题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光学超材料吸收体优化设计及相关工艺研究》与《重金属逆磁性玻璃网络结构及磁光性能研究》的答辩报告,答辩委员们依次对答辩人进行了提问与质询,答辩人当场作出回答和解释。
在答辩人和旁听人员离会后,答辩秘书张学明老师介绍了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盲审的评审意见。答辩委员们经过讨论,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形成答辩决议,一致同意通过三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最后,答辩委员会主席杨振宇教授分别宣读了《答辩委员会决议》,本次视频答辩顺利结束!
图为准备就绪的答辩工作组和督导工作组图为答辩人延翊铭作答辩报告图为视频另一端的委员会成员
回味:他们对“云答辩”依然历历在目“多亏了线上答辩,让我们能够顺利按时毕业!”对于这次“云答辩”,3位同学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支持,大家普遍觉得自己在这次答辩过程中发挥得不错。
按照正常安排,鲍立毕业的时间应当是3月底,之后就会去往深圳工作,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他有些紧张,也有些泄气,以为自己不得不面临延期毕业。得知“云答辩”的消息以后,鲍立顿时安定了许多。
答辩最终顺利结束了,作为首批进行线上答辩的硕士生,鲍立最意想不到的是,原以为只有7到8位老师在场,没想到最多时达到了32位。他笑说:“这个阵势,足以使得这段经历难以忘怀。”
安昊表示非常喜欢线上答辩的形式:“相比面对面答辩,线上答辩能让我更加从容。”安昊认为,家中的环境对自己而言会更加熟悉、安静。
学位论文答辩的结束也意味着3位同学硕士生涯即将结束。延翊铭表示自己还想继续深造,攻读博士。鲍立和安昊则在去年秋招就拿到了心仪offer。鲍立的公司在深圳,安昊则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天津。疫情结束后,他们就可以去上班了。
建议:一些关于“云答辩”的小贴士3位成功通过答辩的毕业生,也为之后可能需要进行“云答辩”的研究生提供了几点温馨提示:
1.提前和导师进行沟通,准备好自己的ppt内容,反复磨合。由于要全程录视频,所以应尽可能对着电脑多练习几遍,以便更快进入状态。
2.在答辩中,对答辩需要使用的软件进行测试,及时调整网络,确保网络稳定。
3.在问答环节,线上答辩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老师的问题,回答问题时,可以把最关键的PPT再次进行展示,帮助自己进行阐述,也方便老师去理解。
下一位同学你的“云答辩”准备好了吗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研究生院光电信息学院
编辑/郭雨辰
校对/范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