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位粉丝小伙伴的职业规划案例分析,她跟我说道:
“我是女生,今年29岁。家乡是北方一个三线省会城市的,本科就在家乡这里上的,法学专业。
毕业后就去了南方某一线城市工作,先是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年薪在10-15万。出于危机感,担心30多岁以后就不断贬值,就开始备考研究生,最终今年考上了南方某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硕,需要上三年。
自己选择读研,是因为曾经在大专做过合同制行政岗,身边都是硕士,加上自己觉得读研有利于更好地结婚。目前自己是单身,没有婚恋对象。
现在去相亲市场,看来遇到了困境,不过长远来看,选择多了一些。就内心而言,自己比较焦虑结婚的问题,明年就30了。
父母都是国企职工,已经退休。且身体健康,暂时不需要多照顾。但希望以后有机会留在南方,然后把父母接过来养老。
我还有个妹妹,硕士毕业后,也在南方这边结婚定居了,和我在一个城市。自己家乡发展机会和经济收入有限。可能作为日后的备选,想趁现在出来,努力在一线城市待下去。
我的性格先天内向、安静、敏感,工作多年历练后,外向、理性,愿意主动做事,可以主导工作进度带团队,做规划。闲暇时间,还是习惯看书、运动、独处。
未来想找个好点的工作单位,保障稳定性更重要一些,安身立命。公立学校行政岗、教务岗、教师培训发展中心、大型民办学校,都可以。假如有选择的话,不太想从事一线教学岗。
希望将来的自己,退有稳定的工作,进有发展个人专业能力的舞台。工作生活能够平衡,照顾好自己身后的家庭。
为人处事保持理性、通透,为更多的人服务,自己才觉得充实,否则容易迷茫,怀疑,否定自己。希望能依靠自己的长期努力,兼顾物质温饱和精神自由。
现在自己确实比较迷茫,现状是,每天早上都在焦虑、抑郁和自我否定中醒来,甚至非常恐惧开学,又有点想退学考公。
通过相亲,看到了很多一直读书的同龄人,硕博毕业,工作体面稳定,更加觉得自己前途无望,作为大龄研究生,师范迷茫未来该何去何从。
过往经历和未来3年读研(学术研究)似乎是两条不同的路,感觉现在又是从0开始的状态。不知道如何更好的结合两者。”
今天,我就借回复这位小伙伴的机会,跟大家说一些我的观点和思路,供其他类似处境的小伙伴们参考。
我看了你的描述,其实你的认知有很多的误区,比如以下几个:
误区一:提升自己,学习知识,就必须要去学校读书。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误区,学习知识并不需要必须去学校,也与听课、读书这些事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学习的真正背后机制是反思。
关于这个道理,我之前已经深度解读过,你可以去回看一下今年2月17、18日的那两期。
假如你原生家境优越,且个人物质欲望很低,愿意接受平庸,想要做个很普通的人,平淡点过完一生,那么考个研之后进个普通体制内单位,我是支持的,也是理解的。但我通过你的描述判断,你貌似并不是这样的人。
所以,考研最终能够达到的目的,和你自己的理想、预期是不相符合的,存在较大偏差。
误区二:研究生学历有利于结婚。
看来你对婚姻的本质也有很多的误解。婚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合作,夫妻、亲子之间的核心关系都是生产合作关系,并不是什么爱情和亲情。这个我在今年3月2日也深度解读过。
就业、择业与婚姻的关系,我在今年5月5日也详细解读过。
你其实需要搞清楚的是,你想要找的人,他对你可能会有哪些要求?希望你能为他做些什么?你如何才能具备这些能力?这样你日后才可能真正找到合适的伴侣。
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观,最稳定、也是最容易幸福的婚姻家庭,其实还是男主外、女主内,也就是男人认真发展事业,最好是能有体制外的事业,多赚钱;女性负责生孩子,打理家庭内务,并教育好孩子。
当然了,以上这是理想情况,大多数家庭做不到这一点。并且,我之前也曾说过,在当代社会,其实不必完全拘泥于传统的男外、女内的形式,女主外、男主内我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
可见,生孩子、打理家庭内务、教育孩子,都与研究生学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思。
准确地讲,读研并不能保证你获得优秀妻子的能力,也不一定能为你未来在相亲市场上获得主要的加分项。
我周围好多研究生学历的人,照样打理不好家庭内务,也教育不好孩子,这些我都是见过的。
具体怎么才能获得这些能力,我这次就不展开细说了。关于家庭教育,我之前讲过很多期了,你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误区三:学校能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除非你能考上一流名校(北清复交这个层次的),并有幸跟随国内知名导师,一口气读完博士,有可能学到一些实用知识。
除此之外的话,学校只能为你提供一个学历文凭,作为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而已。
这些道理,我之前也讲过很多次的,学校教育,永远是滞后于社会生产实际的,这是学校教育这个制度的根本属性。
只要没达到高水平科研的层次,学的都是皮毛,学校里学的东西大多都无法直接用到日后的工作实践中。
我之前多次讲过,未来社会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包括体制内工作在内。其实你当前这个年龄,读研的时间成本太高了,并不是很划算。读完研之后都32岁,在大多数体制内岗位应聘时,你并没有太多优势。
所以你读完研之后,要想找到体制内的工作,就必须降低自己的求职预期,你肯定是没有太多挑选余地的。
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来说,单位更愿意要一个22岁的人做一线技术岗,而不愿意要32岁的人;体制内的中层领导肯定不会直接招聘,你要不想从事一线教学岗位,只能从行政岗的底层开始做起,工资很低,也不一定有上升空间,毕竟你没有一线教学经验。
但是,读研之后,也并非就无路可走,比较现实的,有以下几条路:
1、研究生毕业后,去珠三角一带找排名靠后一点的普通高校,本科、大专都可以考虑,去当辅导员或者行政干事,图个稳定。但专硕学历很可能胜算不大。
主业熟练之后,已婚且伴侣收入特别高的话,可以打理婚姻家庭内务;未婚的话,可以考虑开拓副业。
2、研究生毕业后,在一线城市找一些小学或中学,应聘行政岗位。一线教师你这个专业基本没有学校会要,除非急缺人的新学校。也只是图个轻松稳定,但是赚钱肯定很少。后面的事情同上。
总之,未来的大势所趋并不是体制内工作,体制外工作、自由职业才是时代的真正大方向。个人的职业发展主观意愿绝对不能凌驾于时代方向之上,只有看清楚时代方向在哪,个人才可能有好的发展,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即使读研后成功进入了体制内,也仅仅只是一个铺垫性的开始,后面的职业道路还很长。这些道理,我在今年5月28日也详细解读过,6月6日也讲过相关理论。
希望你能至少把我提到的这几期内容,认真回看并反思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