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浙理学子在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

9月23日-25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浙理钱塘蛟团队获全场最高分,勇夺特等奖,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破浪移植团队、ZSTU-MAN团队荣获三等奖,学校荣获大赛全国优秀组织奖。

通过作品网络评审、现场评审和答辩评审,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浙理钱塘蛟团队的参赛作品《面向铝合金结构件的五轴加工机器人机构设计研究》(指导老师:叶伟、柴馨雪;参赛队员:徐灵敏、沈旭东、项垚、饶晨阳、谢镇涛)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特等奖的争夺资格。

在特等奖争夺战中,队长、机械工程博士生徐灵敏通过专业又有激情的展示、富有家国情怀的演讲打动了评委,在与众多双一流高校项目的竞争中胜出,以全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大赛特等奖(全国仅三项),并获得元大赛奖金;破浪移植团队的项目《高速稀植水培叶菜钵苗移植机器人》(指导老师:童俊华、武传宇,团队成员:孟青新、王一博、满号、吴强、邱铭涛)和ZSTU-MAN团队的项目《适于水陆环境的爬游式仿生机器人》(指导老师:陈刚,团队成员:遆肖聪、卢裕旺、杨鑫、屠佳骏)获得大赛三等奖。

自年3月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组织备赛工作,多次予以强调和指导;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积极做好通知发布、组织协调和竞赛资助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对参赛项目进行打磨;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领导狠抓落实,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指导老师用心指导,积极备赛,研究生团队挑灯夜战,不畏强手,最终勇夺佳绩。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所高校支队伍参加,参赛作品范围涉及机器人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围绕某个机器人领域的主题(如智能家居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教育服务机器人等),重点考核研究生对市场需求洞察、创新性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等方面的能力,旨在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的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造福人民。据悉,下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将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

获奖项目介绍

面向铝合金结构件的五轴

加工机器人机构设计研究

铝合金结构件是飞机和汽车制造的关键部件,针对国内外铝合金构件制造装备的特点和问题。本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2PRU-PSR并联机构的五轴混联加工机器人,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刚度性能分析,最终制造出加工机器人样机,实现高速高精度加工。本项目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促进我国机器人自主创新和工程应用,推动铝合金结构件的加工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高速稀植水培叶菜钵苗移植机器人

针对我国蔬菜产量不断增加,农机装备能力较弱,蔬菜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低,水培蔬菜移栽还以人工移栽为主现象,团队创新设计了一套适合水培叶菜钵苗高速稀植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基于仿生学创新设计了一种弹爪主动夹紧移植手通过对多移植手间的受拉缓冲带弹性系数、水平方向平均速度、水平运动末端油压缓冲器吸能量、竖直方向平均速度和竖直运动末端油压缓冲器吸能量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了移栽过程冲击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因素,实现高速移栽效果。

适于水陆环境的爬游式仿生机器人

本项目从河狸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入手,提出一种新颖的爬游式机器人结构,通过开展爬游式机器人结构设计、基于CPG算法的爬游式机器人运动规划、爬游式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爬游式机器人运动仿真与实验研究,实现仿河狸爬游式机器人水陆环境中的高效运动,为浅滩环境中的探测及军事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榜样问答

他勤于思考,乐于钻研

他在为自己的科研梦想而奋斗

他看上去闪闪发光

他是学术达人,他叫徐灵敏

级浙江理工大学

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博士研究生

也是此次特等奖获奖团队的队长

今天一起来听听他的科研心得

Q

如何确定自己研究方向?

徐灵敏:我是导师引进门的,导师提供给我研究方向,自己顺着这个思路“多看”、“多想”,慢慢地就会对自己所做的研究感兴趣。

1.“多看”英文文献:在我们这个研究领域,一些好的期刊大多数为英文期刊,这两年来我写的也大多是英文论文。要“多看”英文文献,养成看文献的习惯。可能刚开始比较慢,一周甚至几周才能看懂一篇,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这个困难期。等到文献看得多了也就知道该看什么了,看的速度也会加快。我现在每天坚持看一到两篇文献,主要看摘要、前言、结论和插图,遇到好的创新性想法也会仔细看全文,一些好的词句也会进行摘记。看文献时要做好记录的工作,这样方便以后回顾,会省下很多时间。

2.“多想”创新点:思考并不是指说要专门挑个时间,坐着一动不动地纯想,其实在我们看文献的时候就要多想,思考这篇文章有什么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从前人研究的漏洞出发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方面的改进,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观察,同样每时每刻也都有些新的东西触发我们思考,如果有好的想法要及时跟导师或师兄、师姐沟通交流。

我经常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因为发现一些创新点或解决方法而特别开心。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宿舍突然想到一个创新点,室友都睡了,但是我兴奋地睡不着,我一个人坐在那画图,画到一两点钟,第二天就马上拿给导师看,当时我们都觉得这个可行,但是后来验证过后发现存在问题。尽管证明这个方法行不通,但我还是很开心。我个人觉得做科研的时候要学会在研究中找乐子,乐在其中,所以兴趣对科研来讲很重要。

Q

在时间安排管理上有什么诀窍吗?

徐灵敏:由于个人习惯,我会有周计划、日计划,比如这周要完成哪些事情,然后我就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列一个任务清单。大家都知道“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会给每件事都设一个deadline,根据时间一项一项完成,每天也会根据计划严格去做。另外,做计划最好要留有空余时间,避免两件或多件事情挤到一起,也要考虑到突发性事件。因为我是班级的班长,有一次班级工作的时间和论文排版投稿的时间冲突了,那时候急得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所有的任务都按时完成了,但过程真的有点痛苦,所以我以亲身经历提醒学弟学妹,此处有“坑”,来者慎行。

Q

如何和导师、学长合作交流?

徐灵敏:合理有效的沟通确实很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避免时间的浪费。很多好的想法点子都是在交流中出来的,特别是要把握好与导师交流的机会,及时与导师交流,在去讨论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组织好语言,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另外平时每周的组会大家在一起也会沟通交流,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因为你的问题可能也是大家的问题,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还有在提问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充分思考,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解答,有了答案最好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Q

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分享给学弟学妹呢?

徐灵敏: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1.勇于探索,无所畏惧。我觉得,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搞研究,可能有些研究生觉得自己做的课题或者项目特别难,所以不敢去尝试,一直拖,这样子的话就不能很好地深入到自己所学的领域中去。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害怕,要勇于探索,有问题有挑战,这样做研究才有意思。

2.保持良好心态。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这当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做科研的积极性,我建议大家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要陷入消极情绪的怪圈,要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重新燃起科研动力。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研究生院,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校研究生会学术编辑中心

往期推荐

_

●这些军训花样短视频,都在浙理官方抖音号!

_

●浙理萌新专属回忆:军训落幕,但青春不止步

_

●爱了!舌尖上的浙理月饼上新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lidexms.com/ywbm/8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