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周彬、王子成《浅谈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有效性》
解说人:周凌波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来分享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和方法。
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今天为大家介绍周彬、王子成所撰写的文章《浅谈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有效性》。
关于什么叫做有效性,文章说道,有效性与需求密切相关,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要满足教学培养的要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效性的观点决定于价值观,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主体有不同的需求,这就增加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有效性内涵的丰富性。
关于当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有效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归纳道:
1、培养需求与培养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有效性下降。目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是直接由学院(系)组织本单位有关专业导师讨论拟定,经学院(系)领导审定后,送交学校研究生院(部、处)汇总。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研究生本人对于与研究生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关系极大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设置发言权较少,从而造成培养方案的制订缺乏互动性和多方的支持。此外,专业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往往较为注重自身的业务范围,难以系统地了解和熟知社会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状况。在培养方案中,对本研究方向上能开设的课程考虑得很多,而对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面考虑不足,从而造成研究生培养方案视野过窄,大多专注于课程与教学,忽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要求等。
2、培养产出与培养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有效性下降。培养产出受背景变量、培养目标、培养行为的影响,在培养过程中,导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特征等过程变量受社会、学校、专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产出变量即培养产出偏离培养目标,造成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有效性下降。
3、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在管理过程中的不协调和滞后性导致有效性下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经制订,一般需保持3年左右时间的相对稳定,即一个周期内的培养方案要影响到这一时期内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研究生择业竞争力和学校声誉等方面。研究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根据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习与研究计划。培养方案和计划是辩证统一的。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因素。如:课程体系不规范,同一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缺少统一的标准,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而所设之课程又并非为社会所迫切需要;培养方案的非科学性与不合理性导致培养计划无法制订,课程内容陈旧,起点较低,有些课程内容重复率高,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同一课程的层次区分不明显,研究方向陈旧,缺乏生命力,研究方向过窄、过细,所学专业之外的课程太少,造成有效性下降。
4、研究生培养行为方式欠科学,导致有效性下降。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要通过培养行为得以实现。当前,培养行为中的主要矛盾有:研究生考核形式单一,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缺乏灵活与多样性,不利于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单一,以课堂传授为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研讨的现象,缺少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形式和应用性实践环节,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足;研究生自学的态度不端正、方法不科学、勤奋程度不够等。这些都将导致培养产出偏离培养目标,导致效果的下降。
关于如何制订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文章指出:
1、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计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性与方向性,强调培养目标与培养需求的相符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应该具有基础性和跨学科性,注重培养产出与培养目标的相符性。
3、兼顾研究生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以人为本,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改革研究生培养行为。
这篇文献引入有效性的概念,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做了分析,指出了它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白癜风是什么症状